2
城关镇马庄村调研报告
城关镇马庄村支部委员、监委会主任 王济学
为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官“进百家门、听百家言、办百家事”主题实践活动,在村两委干部的支持下,我用了半个多月时间对马庄村进行了一次逐户走访调研,详细了解本村的村
2
城关镇马庄村调研报告
城关镇马庄村支部委员、监委会主任 王济学
为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官“进百家门、听百家言、办百家事”主题实践活动,在村两委干部的支持下,我用了半个多月时间对马庄村进行了一次逐户走访调研,详细了解本村的村情民意,理清发展思路,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马庄村基本情况
马庄村位于县城南产业集聚区内。全村人口共718人,农户152户。土地原有468亩近年来相继被征去后仅剩69亩,村人均年收入6000多元,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于在建筑工地或进厂打工、从事运输、卖菜行业居多。
马庄村现有支委3人,村委2人,村民小组5个,村民代表6名。党员22人,全村大小道路今年4月份全部硬化完毕,村小学教学楼新近竣工,村民风气较淳朴,社会秩序较稳定,无重大矛盾纠纷发生,无上访人员。享受低保28户,村中特困户共5户,其中年人均收入低于2500元共13人,主要原因是五保户、年老和因残病致贫。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活堪忧。失地后总体生活水平下降。土地征用前,农民家庭食品消费如粮、菜主要靠自给自足,学生上学、就医、水、电等成本较低,现在基本上靠从市场购入,随着物价上涨,导致了生活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长。而那些生活消费水平下降的农民,主要是就业无岗位,收入无来源而导制了生活消费无保障。一些年龄稍大的失地农民说,农村五六十岁的人还能干点农活,而没了土地他们还能干些什么呢?上班没人要,打工没力气。现在生活勉强维持,如果遇到生病,生活就更艰难了。
2
村民靠吃补偿费过日子,一拿到补偿款一窝蜂似的都盖房,攀比心理造成了一家比一家盖的好,也有投资无门、怕钱贬值之意,过两年这些补偿费吃完后,“寅吃卯粮,坐吃山空”,村民生活就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2、就业困难。失地农民大多数只有初、高中文化,部分年级大的只有小学文化,思想相对保守,而且基本上没有技术专长,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就业渠道狭窄,失去土地后,受文化程度、职业要求、择业观念、年龄、身体等因素影响,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原来在外打工的继续打工,失地后原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民因年龄偏大、受技能限制、有病等因素而影响再就业。只能闲赋在家,靠补偿费度日。部分以土地为生的农民认为失去土地等于断了他们血脉,失去了自己及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担心将来生活遇到困难没法解决。少数失地农民因无事可做,游手好闲,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3、社会保障少。失地后社会保障不到位,低保覆盖面不高。由
4
于社会保障措施尚未在农村推开,失地群众自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意识差,大部分失地农民还在等待政府出台政策,希望政府从政策、财力上帮助他们参加社会保障。60岁以上许多失地农民希望每月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另外,纳入低保的人群在增加。过去,在农村孤寡老弱病残靠土地产粮还能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失去土地后,这些人首先应变为低保对象。那些失去土地后只能靠打工、经商、从事饮食业等方式就业的农民担心就业不稳定,怕再一次“
城关镇马庄村调研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