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献学
第二章文献的要素
文献的构成要素应包括:知识性内容、文献符号系统、文献记录方式、文献载体。
第一节文献符号系统
第二节文献记录方式
文献记录方式种类繁多,职能各异,
而又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文献
记录方式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
第二节文献记录方式
按记录方式可分为:写画(手写、绘
画等),雕刻(刻画、刻石等),印刷(雕版
印刷、活字印刷、石印、油印、胶印等),
摄制(拍摄、缩微等),录音(感光录音、磁
性录音等),录像(光电录像、电子束录
像、热塑录像、磁性录像等)。
第二节文献记录方式
按记录方法,可分为手工记录(写画等),机
械记录(打字、印刷等),光记录(摄影、光电录
像等),电记录(电子束录像、热塑录像等),声
记录(声学全息术等),磁记录(磁性录音、磁性
录像等)。
按记录过程可分为一次记录(书写,直接打
字等),二次记录(印刷等),三次记录(翻拍等)。
第三节中医文献的载体
:即龟甲兽骨,是殷商﹑周原时期的文献载体。
:金指青铜器,始于殷周时代;石指刻石,大概始于春秋初期
:简指狭长的竹片;牍指比简更宽大的木片。简牍使用于战国至东晋,先后近1000年。
:缣是双丝织成的细绢,帛为丝织品的总称;使用于春秋战国至秦汉。
:后汉以后。
以刻石为载体的中医文献
《行气玉佩(铭)》:玉版﹑玉佩,战国时期,其内容为有关导引(气功)的内容,现在最早的石刻医学文献;
《龙门石窟药方》:摩崖刻石,自北魏至晚唐,洞窟门首两侧石壁上有1000余首方;
《褚氏遗方》:石板,南齐时代;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碑碣,宋仁宗天圣初年(1023);
《庆历善救方》: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
《崔丞相炙劳法》:唐代,此书属经脉﹑炙法专书刻石;
《养生汤方》:南宋宣和四年(1122);
《千金宝要》:南宋宣和六年(1124)。
以简牍为载体的中医文献
[流沙坠简]:1900年至1916年时马尔克·奥莱尔·斯担因进行“中亚考察”取得两汉至西晋时期的木简1000余片,其内容分为“小学术数方伎书”﹑“屯戍丛残”﹑“简牍遗文”其中方技类一方11简(残),有一部分是治疗马﹑牛的兽医方。
[居延汉简]:1930年贝格曼在内蒙古,掘得两汉木简一万余枚。其内容为士卒的病案﹑死亡报告﹑死后处理以及治久咳逆胸痹痿痹止泻心腹久积伤寒方
[武威汉简]:1959年在该地东汉墓葬中出土木简600余枚,内容为儒家经典《诗经》﹑《仪礼》的部分篇章,系西汉东汉初所书录。它共载录较完整的医方31首,其中内科14﹑外科11﹑五官科2﹑妇科1﹑针灸1﹑其他2。用药100种其中植物药63﹑矿物药16﹑动物药12﹑其他9。
以简牍为载体的中医文献
[马王堆医简]:湖南长沙马王推3号汉墓中发掘出一批医学简帛,其中中医简共200枚(竹简189枚,木简11枚)。整理编成4部医学简书,分别定名为《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以上三种为竹简,房中的内容)﹑《杂禁方》(为木简,祝由的内容)
[阜阳汉简]:《万物》为药物学著作,最早药物学的著作;《行气》为气功类著作
[张家山汉简]:西汉时期。内容为律法﹑历法﹑术数﹑方技。其中有两部古医籍—《脉书》﹑《引书》。
中医文献学 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