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
1
2018 "消防平安技术实务"
危害生命平安、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
第二节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
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
-
. z.
第三节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
一、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热量的传递有三种根本方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二、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
在火场上,烟雾流动的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建筑物发生火灾,烟火在建筑内的流动
呈现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且两种流动往往是同时进展的。一般,500℃以上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
都有可能被引燃起火。
〔一〕烟气的扩散路线
烟气扩散流动速度与烟气温度和流动方向有关。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小。烟气在垂直方
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大。
〔二〕烟气流动的驱动力——烟囱效应、火风压和外界风的作用。
〔三〕烟气蔓延的途径——孔洞开口蔓延、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蔓延、闷顶内蔓延、外墙面蔓延。
三、建筑火灾开展的几个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开展阶段和衰减阶段。
通常,轰然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全面开展阶段。
一般认为火灾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其峰值的80%时算起。
-
. z.
第四节灭火的根本原理与方法
一、冷却灭火——水喷雾灭火系统;
二、隔离灭火——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4
三、窒息灭火——用二氧化碳、氮气、蒸汽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从而到达窒息灭火。此外,水喷雾灭火系
统实施动作时,喷出的水滴吸收热气流热量而转化成蒸汽,当空气中水蒸汽浓度到达35%
时,燃烧即停顿,这也是窒息灭火的应用;
四、化学抑制灭火——干粉和七氟丙烷。
第三章爆炸根底知识
第一节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二、爆炸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三种。
〔一〕物理爆炸——是指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如蒸汽锅炉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
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
〔二〕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各种炸药的爆炸和气体、液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
-
. z.
〔1〕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
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2〕粉尘爆炸的特点。
①连续性爆炸;
②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
③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3〕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①颗粒的尺寸。颗粒越细小其比外表积越大,氧吸附也越多,在空中悬浮时间越长,爆炸危险性越大;
②粉尘浓度。
③空气的含水量。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的最小引爆能量越高;
④含氧量。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极限*围扩大;
⑤可燃气体含量。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第二节爆炸极限
〔一〕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浓度〕极限
通常用体积分数〔%〕表示。通常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要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围宽。
除助燃物条件外,对于同种可燃气体,其爆炸极限还受以下几方面影响。
-
. z.
〔1〕火源能量的影响。引燃混气的火源能量越大,可燃混气的爆炸极限*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2〕初始压力的影响。初始压力增加,爆炸*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枯燥的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压力上升,其爆炸极限*围缩小。
〔3〕初温对爆炸极限的影
2018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