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村干部事迹材料5篇
【篇一】
20XX年8月,县委组织部干部xx被选派到河口镇xx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xx紧紧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发展集体经济、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总要求,通过认真了解村情、着力解、实现梦想的希望航船。
凭一腔热情赢民心
童家庄原来是邓家台村七组,撤村并组时合并为三组,22户82人居住在山顶,最远的一户离村委会8里之遥,村民下山只有一条便道。每年到了苹果收获季节,看见山下的村民一车一车卖苹果,一沓一沓数钱,山上的村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们要想把苹果变成钱,只有靠背,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每天最多能背6、7回,全家人背半个月才能往山下背一车。遇到阴雨天,只能望路兴叹。好不容易背下山,错过了时机和商机,商贩故意压价,要是卖不了,只能眼看着烂掉。长年累月的负重劳作,山上居住的村民大多都弯腰驼背,疾病缠身。修路,成了村民的一块心病,也是几代人的梦想。
“要想富,先修路。”1996年,xx当选村委会主任后,发动义务工打通了一条拖拉机路。去年年初,xx将童家庄砂石化道路作为承诺内容。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xx协调安河选矿厂出动机械,村民自发投义务工,经过一个多月奋战,拓宽了路基。
“感谢党,感谢领导关心!为了给我们组修路,李书记几乎天天走2、3个小时,到工地上来指挥协调,亲自参与劳动。这次修路,伤了许多地和树,我是一名老党员,不要村上赔偿,只要能把路修通”,田种德老人激动地说。
近年来,,,新修河堤720米,临河田坎1200米。争取灾后重建、村组道路、农网改造、人饮工程等资金800多万元,改善了村委会阵地、建起了老人幸福院、兴修加固了河堤、实施了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等几十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在今年的抗旱中,自筹基金5万元,劳动力180人,解决了一组朱家坝48户,192人吃饮水问题。
用一片真情贴民心
农村要发展,农民必须富。xx用一片真情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她立足村情,带头学技术、找信息、闯市场,找到了一条适合本村发展农业产业化道路,“让村民都有钱花”。
1992年,067基地、103厂、165所开始往西安搬迁。三年时间,邓家台一片就撤走了2、3万人。“三线厂没有搬迁时,种啥都挣钱,一把苜蓿都卖钱,苹果又小品种又杂,工人到地里争着买。”邓家台村党支部委员、果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胜利说。
厂搬了,人撤了,村子一下变萧条了。邓家台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村民靠啥致富?村上的发展何去何从?一道道难题摆在了村干部和村民的面前。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研究一条发展路子!”刚当选村委会主任的xx立即召集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商量办法,通过分析^p 现状、对比算账,最终决定走苹果富民的道路。
村民想栽苹果,又没钱购买苗木,思想上畏难,行动上迟缓。要想大发展,必须花血本。于是,xx立即召集会议研究,决定无偿提供苗木。苗木不要钱,村民一下子有了积极性,迅速掀起了大规模发展苹果的高潮,每年以200亩的速度递增。目前,全村苹果留存2113亩,年产优质苹果450万斤,总产值750万元,仅苹果一项人均收入近9000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60%。
苹果有规模了,但管理跟不上、市场信息不畅、产品品牌不响。xx积极协调注册成立了“xx邓家台果友苹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xx先后邀请日本果树栽培专家末永武雄、省果业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马峰旺等知名专家教授40余人,为果农讲解苹果种植强拉枝、大改型、巧施肥、无公害等“四大关键技术”,现场答疑解惑。目前,已有32人拿到由杨凌示范区颁发的“农民技术职称证书”。每年杨凌农高会时节,xx都会组织果农去考察学习,先后引进早熟新品种红盖露250亩,扩育3万余株,使新品种面积达到1800亩,注册了无公害商标,(洛川)国际苹果展览会上被评为优质苹果银奖。
为了把邓家台苹果品牌打出去,xx多方筹资兴办纸箱厂、鼓励村民修建果库、与超市对接等,做大做强做优苹果主导产业。“农民要致富,必须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还是要走多元化发展之路。”xx又谋划着搞多种经营,带领村民栽植花椒、核桃、发展特种养殖、扩大菜苗培育、拓宽劳务输出渠道,邓家台村村民成了产业大军,农民收入步入了“快车道”。
怀一颗柔情暖民心
“群众的日子过得不好,咱干部就说不起硬话。只有出于公心,才能让别人佩服。”xx说。“李支书是我的恩人,要不是她扶我一把,我这辈子也难翻身。”村民邓志权对记者说。多年前,左手残疾的邓志权为给两个孩子治病欠了一屁股债,整日愁眉不展。20_
优秀村干部事迹材料5篇【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