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历活动过程 积累活动经验
——“条形统计图”教学经历
江苏省镇江市丁卯中心小学 孙惠蓉
湖北省应城市实验小学 徐 宏
经验是一种过程性知识,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活动体验。学生探究的于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得到跟进,思维得到提升。经过进一步调整,学生都能自主完成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新的问题情境:四年级学生报名人数(舞蹈40人,书法60人,绘画50人)和全校学生报名人数(舞蹈240人,书法460人,绘画659人)统计表,引导学生思考一格表示多少人比较合适,并让学生租住完成制图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小结自己经历的过程——统计报名人数(即收集数据),把数据整理成统计表和绘制条形统计图(即整理数据),分析图中的信息(即分析数据)。
上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认识条形统计图时,学生根据已有的1格表示一个数据的经验在尝试画图的过程中,感受到超过原有的方格数后,采用向上画格子和另外画一列的方法,都不足以满足表述问题的需求,因而存在一定局限性,于是就自主有了用一格表示2人的强烈愿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自主意识到需要用一格表示2人,在问题的辨析与解决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动层次,也帮助学生提炼出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即根据具体数量确定一格表示几个人,这种的过程体验使学生对1格表示几个单位的合理性有了更多体会。由此,学生在不断实践探究活动和深入思考中提炼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数学活动经验的形成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二、经历应用过程,提升活动经验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不断体验、自主经历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也是学生慢慢积淀的过程,学生已经形成的经验只有参与多样化的数学活动,经过多次调用和加工后才能逐渐内化为概括性更强的经验图式,真正达到理性的领悟程度,更有效地推广到同类问题的解决中去
3
[2]。
统计经验的形成需要在多样的统计活动中完成,学生初次经历统计活动过程时所获得的经验是初级的、粗浅的,需要经历一些形式不同、内容各异的数学活动,并在相互交流和辨析的作用下,使数学活动经验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生长”和提升。
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活动经验的提升过程,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国际展览局决定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城市的第一轮投票统计图(如图3),接着引导学生分析5个城市各自的得票数,然后要求学生进一步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根据统计图的信息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根据第三轮投票3个城市的得票情况统计表(俄罗斯莫斯科12票,韩国丽水32票,中国上海44票)画条形统计图,并要求学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一步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结合课后“你知道吗?”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展览局的投票规则,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投第三轮票,引导学生分析第三轮投票结束后,上海是否能获得世博会的举办权等信息。然后让学生结合经历对两次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等活动,充分挖掘统计图中的信息(如在第一、二两轮投票中淘汰了哪两个城市;在第一轮投票和第三轮投票中哪个城市的得票数没有变化等),使学生在了解更多生活信息的同时,能通过对数据的初步分析,形成 “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这一直接经验的体验。再引导学生对国内部分城市电视塔高度的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我国四大河流长度的直条与河流的形态相似、横着从左往右画
经历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