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第1页,共2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概念:
体温:也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可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且低于体和温度的氧化率;④寒战,增加产热。
第5页,共2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四)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1、正常体温:临床上常以口腔、直肠、腋窝的温度来代表体温。三种测量方法,直肠温度最接近于人本深部温度,而日常工作中,采用口腔、腋下温度测量更为常见、方便。
部位平均温度正常范围
口温 37℃~℃
肛温 ℃~℃
腋温 ℃~℃
第6页,共2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2、生理变动:
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活动等出现生理性变化,但其变化的范围很小,~℃。正常人体温24h内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最低,午后2~8时最高。不同年龄由于基础代谢水平不同,体温也不同,婴儿体温略高于成年人,老年人双略低于成年人。℃。
第7页,共2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二、体温评估
(一)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一昼夜体瘟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发热。
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发热(较为多见)和非感染性发热两类。
1、 发热程度(以口温为例)可划分为:
低热:~℃
中等热:~℃
高热:~℃
超高热:℃以上。
第8页,共2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2、 发热过程及症状,一般包括三个时期:
(1)体温上升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可有两种方式:A、骤升是体温突然升高,在数小时内升至高峰;B、渐升是指体温逐渐上升。
(2)、高热持续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3)、退热期:此期特点是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退热方式有骤退和渐退两种,对于骤退型者由于大量出汗,体液大量丧失,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虚脱或休克现象。主要表现为皮肤潮湿、大量出汗。
第9页,共2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3、热型: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月,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肺炎、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败血症、化脓性疾病)
(3)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以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疟疾病)
(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流感、癌症发热)
第10页,共2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4、伴随症状
(1)寒战:如肺炎、败血症、胆囊炎、肾炎
(2)淋巴结肿大:如口、咽部感染
(3)出血现象:如出血热、败血症、白血病等
(4)肝脾肿大:白血病、疟疾
(5)结膜充血:出血热、斑疹伤寒
(6)单纯疱疹:肺炎、脑炎
(7)关节肿痛:风湿热、败血症
(8)意识障碍:头痛和抽搐,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第11页,共2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二)、体温过低
体温低于正常称为体温过低
1、原因:散热过多;产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2、分期:轻度:32~35℃
中度:30~32℃
重度:<30℃
致死温度:23~25℃
3、症状: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频率减慢、皮肤苍白冰冷、躁动不安、嗜睡、意识紊乱,晚期可能出现昏迷。
第12页,共2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三、护理措施
(一)测量体温
1、体温计种类与构造
(1)水银体温计
(2)电子体温计
(3)可弃式体温计
(二)体温检查法(略)
第13页,共26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四
(二)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
1、降低体温 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法。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局部采用冷毛巾、冰袋、化学致冷袋、通过传导方式散热;全身冷疗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方式,达到降温目的。药物降温是通过机体的蒸发散热达到降温目的,注意剂量,对老年体弱及心血管疾病应防止虚脱或休克现象。降温30分钟后应测量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石角利妹
  • 文件大小1.53 MB
  • 时间2022-04-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