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2022/4/24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慢性稳定期
、血瘀饮停证:胸闷气喘心悸,活动后诱发或加重,神疲乏力,咳嗽,咯白痰,面色苍白,或有紫绀。舌质淡或边有齿痕,或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细、虚定,避免焦虑、紧张及过度兴奋。
,消除其恐惧感,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必要时让亲属陪伴,给予亲情支持。
(三)神疲乏力
,限制活动量;减少交谈,限制探视,减少气血耗损。
,勤巡视,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随手可及的地方。注意患者安全。如:加设床挡,外出检查时有人陪同,防跌倒、坠床等。
,可鼓励多食蜂蜜、水果、粗纤维蔬菜。予腹部按摩中脘、中极、关元等穴位,促进肠蠕动,帮助排便。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药。
(四)尿少肢肿
,限制摄入量(入量比出量少200~300ml),正确测量每日晨起体重(晨起排空大小便,穿轻薄衣服,空腹状态)。
、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饮食,忌饱餐。选用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芹菜、海带、赤小豆、西瓜等,也可用玉米须煎水代茶饮。
(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1)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随症配穴。如:心悸主穴: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水肿主穴:肾、肾俞、输尿管、膀胱,配穴:交感、肾上腺、神门、三焦、内分泌。便秘主穴:大肠、三焦、脾、皮质下,配穴:肺、便秘点等。
(详见附录2)
(1)遵医嘱取穴,随症配穴。如:心俞、足三里、肺俞、百会、内关、肾俞、三焦俞、关元等。
(详见附录2)
(1)适宜心衰病稳定期。
(2)遵医嘱准确选定穴位,按药方将研末好药物用食醋调成糊状,贴敷于选定穴位,每日1次,每次6~8小时。
(3)穴位和药物组方按医嘱执行。
。
(1)太极拳: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可改善不良心理状态,疏通经络气血,具有保精、养气和存神的作用。
(2)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可按医嘱进行“三伏贴”、“三九贴”疗法,减少慢性心力衰竭复发率。
指导患者在贴敷后注意:
①局部避免挤压。
②贴药后皮肤产生的轻度灼热感为正常现象。
③无特别治疗要求者,可在3~4小时后可将药物自行除去,切忌贴药时间过长。
④贴药当日禁食生冷寒凉辛辣之物,忌食海鲜、鹅、鸭等。并用温水洗澡。
⑤此疗法对皮肤有较强烈的刺激,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者慎用。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在保证夜间睡眠时间的基础上,尽量安排有规律的起床和入睡时间,最好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卧床休息或短暂睡眠的时间,以30分钟为宜,不宜超过1小时。
,根据心功能情况,进行适当活动和锻炼。活动中若出现明显胸闷、气促、眩晕、面色苍白、紫绀、汗出、极度疲乏时,应停止活动,就地休息。
四、健康指导
(1)心功能Ⅳ级者:绝对卧床休息。1~2天病情稳定后从被动运动方式活动各关节到床上主动活动,再到协助下床坐直背扶手椅,逐步增加时间。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上进食、洗漱、翻身、坐盆大小便等。
(2)心功能Ⅲ级:卧床休息,严格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床边站立,移步,扶持步行练习到反复床边步行,室内步行。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边进餐,坐椅,上厕所,坐式沐浴到患者自行顺利完成。
四、健康指导
(3)心功能Ⅱ级:多卧床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比较重的活动。室外步行,自行上1层楼梯,逐步过渡到通过步行测验,制定步行处方。在日常生活活动能自行站位沐浴,蹲厕大小便,轻松文娱活动,如广播操、健身操、太极拳等。
(4)心功能Ⅰ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必须避免重体力活动。增加午睡和晚上睡眠时间,全天控制在10小时内为宜。
四、健康指导
(3)心功能Ⅱ级:多卧床休息,中度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避免比较重的活动。室外步行,自行上1层楼梯,逐步过渡到通过步行测验,制定步行处方。在日常生活活动能自行站位沐浴,蹲厕大小便,轻松文娱活动,如广播操、健身操、太极拳等。
(4)心功能Ⅰ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但必须避免重体力活动。增加午睡和晚上睡眠时间,全天控制在10小时内为宜。
四、健康指导
。有助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心脏耗氧量的功能。方法:患者取坐位,双手伸开,平放于大腿上,双脚分开与肩等宽,膝关节、髋关节匀成90度沉肩坠肘,含胸收腹双眼微闭,全身放松。病重者可盘坐于床上。有意识的调整呼吸,采用自然腹式呼吸,要求呼吸做到深、长、细、匀、稳、悠。呼气时轻轻用力,使腹肌收缩,膈肌上抬。呼气完毕后不要憋气,立即吸气,使胸廓膨胀,膈肌下移,腹壁鼓起,要求做到自然柔和,缓慢松弛,避免紧张。呼
心衰病中医护理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