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庸》心得体会10篇.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庸》心得体会10篇


《中庸》心得体会1
从初中起先就已经接触一些中庸的观点,中学的语文填空题也常常出现四书五经,工作后,也常常听到或看到许多人在做人、做事方面、奉行中庸之道。家里小孩交往以诚相待,不因关系的亲疏而增减。从“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中我懂得了所谓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是不要自欺。就好比憎恶难闻的气味,就好比宠爱美色那样自然真实,能明辨美恶,这就叫自我感到开心。从“人之其所敬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中我懂得了人对于自己所亲近或喜爱的人会过于宠爱,对自己所轻视厌恶的人会过于厌恶,对自己所敬畏的人会过于敬重,对自己所哀怜怜悯的人会过于怜悯,对自己所傲视怠慢的人会过于轻视。所以喜爱一个人同时能了解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同时能了解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少有。
从高校中,我明白了“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天下”的道理;《中庸》中,我明白了做事不能做过了头或者没有达到,要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这样正好,同时也要遵循事物的规律。《高校》、《中庸》,不愧是中国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宝啊!
《中庸》心得体会3
话说,道是不行以片刻离开的,假如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在中庸里,有两种人,一种受中庸思想的洗澈,做什么事学会合度适中,做事有底线、有原则,这种人道德修养高“君子”。一种违反中庸思想反向而行,做什么事不当心、猜忌心重、不稳重最终一事无成“小人”。
难以把持的中庸德行。中庸思想的熏陶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通过学习、反思而得到,学习中庸思想,获得中庸品德。行是实践,明是认知。中庸之道,聪慧的人过头自以为是,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世间万物都是理开头,有理当先,无理当后,做事的时候,要给自己自信,不要太过自卑,对于消极的思想要去除,对于主动的思想要举荐。
擅长向人学习,光明正大发扬正能量。一个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不懂时,向他人请教,经长时间积累,学问便加多,这才是胜利之人。懂得观赏别人的'人,往往是成功的人。中庸的立身之道。聪慧的人不是才智过高的人,而是做事当心翼翼,懂得爱护自我,自己的利益大于一切,首先守护自己的利益,再去管他人。有的人说自己很聪慧,可是,最终聪慧反被聪慧误,做了太多的误事。
一个人,做事以道德原则,往往可以使他走明确的路;一个人,做事以道德原则,往往可以使他有明确的方向;一个人,做事以道德原则,往往可以使他心灵开阔。懂得牢牢抓住,这种抓住是有道理的,没有违反道德是有益的。中庸之道,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以取巧之心去面对。中庸之道,是遥不行及的、深远的。
通过读《中庸》我知道了中庸是人心、道心的把持者。带着虔诚的心,学习中庸之道吧!
《中庸》心得体会4
孔子传道给曾子,曾子写了篇论文《高校》;曾子传道给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又写了篇论文就是《中庸》。中庸思想,也是来自于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认为中庸太难了,一般人很少能够做到。中庸究竟是什么呢?孔子讲的中庸与仁一样,有体有用。中庸的主题特别不好理解,中庸的作用就是此处讲的“中不偏,庸不易”。中就是不偏,庸就是不易。
什么是中呢?一个方框,代表上下四方,中间有一竖直贯下来,不歪不偏就是中。任何事情都要取中,无论偏左、偏右都不行。孔子着了一部历史,叫《春秋》,为什么叫春秋呢?取中之意。冬天冷、夏天热,温度不适中;冬日长、夏日短,日照不适中,都不合乎标准。只有春秋不冷不热,白天与黑夜一样长,有中才可以作为标准。孔子的五德是“温良恭俭让”,温是第一的,太热太冷都是偏,只有温才是中。
什么是庸呢?庸是庸常之意,就是我们说的,普一般通、平平经常。平凡才能许久,一般才是宏大,这是宇宙间的基本法则。我们现代人都不甘孤独,要拔高、要精彩,讲究“玩的就是心跳”。人生平平安安就是福,高处没有道只有险,高处不胜寒。常人不是如此,不知足不知止,求高求好。一求高事准糟,所以叫“糟高”。中庸就是告知我们“中不偏,庸不易”的道理。这两句话是宋儒程颢、程颐说的,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了就不偏、庸了就许久。老醇厚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就一生平安、华蜜。
中不是目的而是方法,中的目的是和、是中和,所以子思在《中庸》里才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有中才能达到和,和是宇宙万物之理。夫妻和才能生贵子,家和才能万事兴,和气才能生财。总之都要和,不和就不

《中庸》心得体会10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awa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