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6篇
《青山到处埋忠骨》读后感500字1
很小的时候,便从爷爷奶奶口中听说过毛泽东,知道他是一个了不得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得爷爷奶奶提起毛泽东时眼中流露出的崇拜和怀念,我当时还觉得好笑,从大局动身,强忍心中的哀思,同意了金日成首相的恳求,写下了“青山到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读完这篇文章,我被主席那深厚的爱感动了。主席那宽广的胸怀令人钦佩。
细读这篇文章,就会发觉太多的地方写出了主席深厚的爱。“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读到这里,我不禁为主席担忧起来:主席啊!您吃点吧,虽然您很难过,但是怎能不吃饭呢?我们都知道岸英是您最心爱的儿子,但是您却从不娇惯他。相反,他却比别的孩子经受了更多的磨难。“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不由自主地喃喃着。是呀!白发人送黑发人,主席怎能不难过呢?主席和儿子几乎从来没有享受过天伦之乐,现在解放了,好日子就要来了,可是岸英却离我们远去了。虽然主席很想再见心爱的儿子最终一面,可是为了两强忍着心中的哀思,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把岸英留在了朝鲜。
课文最终一段,“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充分体现了主席作为一个一般人的情感世界,体现了主席对岸英深深地父子情,体现了无比宽广的胸怀,这让我更加酷爱我们宏大的主席。
《青山到处埋忠骨》读后感500字3
有个富有才智的长者,曾经领导红军成功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就是毛泽东主席。今日,读了《青山到处埋忠骨》一文后,我又看到了毛主席作为父亲的另一面。
毛泽东让彭德怀带着军队去抗美援朝,谁料想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光荣牺牲。毛主席非常哀思。他的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将儿子的遗体运回国,另一个是将儿子的遗体安葬在朝鲜。安葬在朝鲜是朝鲜人民的意愿。毛主席敬重了朝鲜人民的意愿,尽管他非常想见一见儿子的遗体。
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光荣牺牲了,毛泽东应天经地义地把遗体运回来。可他答应了金日成的恳求,把毛岸英安葬在朝鲜。他既然想见儿子的遗体,为什么不运回来呢?
“青山到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一下子表达了毛泽东此时的全部心情。是呀!到处都能埋下忠良的骨头,那就不需把遗体运回来了。
毛泽东主席失去儿子,他也像平常人那样难过,那样难受。可他为什么不一下子哭出来呢?是要保持尊严?还是难过过度哭不出来呢?
毛泽东,一位宏大的共产党领袖,也是一位宏大的父亲。他拥有宽广的胸怀和常人的情感,令我感到钦佩。
《青山到处埋忠骨》读后感500字4
读了课文《青山到处埋忠骨》,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毛主席,感受了毛主席真真实切的凡人情怀和伟人的风采。
毛主席在彭德怀拟定的电报中得知爱子在抗美援朝的斗争中不幸殉职,毛主席特别的哀思。朝鲜金日成首相有要求把毛岸英同志葬在朝鲜。最终,毛主席强忍着心中的哀思,做出了艰难的确定,让爱子岸英葬在朝鲜。其次天早上,电文稿上写着一行让我热泪盈眶的大字:青山到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6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