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清代说唱.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入清以来,蓬勃兴起的说唱曲种继续分化、衍进,新品种、新曲目大量涌现。至清末,大体上已形成弹词、鼓词、牌子曲、道琴、琴书等五大类格局。
 
弹词类曲种主要流行于南方的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省。苏州弹词、扬州弦词、四明南词、绍兴平胡调、长入清以来,蓬勃兴起的说唱曲种继续分化、衍进,新品种、新曲目大量涌现。至清末,大体上已形成弹词、鼓词、牌子曲、道琴、琴书等五大类格局。
 
弹词类曲种主要流行于南方的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省。苏州弹词、扬州弦词、四明南词、绍兴平胡调、长沙弹词、广东木鱼等,均属此列。这是一种由说唱者自用弹弦乐器伴奏自弹自唱,并兼有其他艺人乐器伴奏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徐珂 《清稗类钞》载:“弹词家普通所用乐器,为琵琶与三弦二事。”弹词由宋代说唱品种“陶真”发展而来,其称始见于明代,清时此称沿袭,其作品积累据近人统计,已不下二百余篇 ,其中以苏州弹词影响最大。苏州弹词历经元明的发展,至清代时,流派叠起,名家辈出。在乾隆、同治年间,出现“陈、俞、马”三大流派。“陈”即“陈调”,由乾隆年间(1736—1795年)名家陈遇乾创,其唱腔稳健、苍劲,以叙唱中、老年角色见长;“俞”即“俞调”,由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 年)名家俞秀山创,其唱腔音域宽广,真假嗓兼用,秀丽婉转;“马”即“马调”,由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名家马如飞创,其唱腔质朴爽快,多吟诵性腔调。《淞南梦影录》评俞、马两派唱腔说:“俞调……宛转抑扬,如小儿女缘窗私语,喁喁可听;马调则率直无余韵。” 两派声腔、唱法风格,足见已有明显区别。陈、俞、马各派,于后又陆续衍化出更多新兴流派分支,为近代弹词的进一步创新,奠定了厚实基础。
 
鼓词类曲种此期则在北方诸省逐渐兴盛起来,并陆续改称为“大鼓”。至民国前,已形成清口大鼓、木板大鼓、东北大鼓、乐亭大鼓、潞安鼓书、襄垣鼓书、山东大鼓、三弦书等几十种不同风格的分支。这是一类由说唱者自用鼓、板击节并适当兼用其他艺人操乐器伴奏来说唱中、长篇故事的表演艺术形式。《历下志游·歌伎志》载:“鼓词者,设场于茶察,一瞽调弦,歌者执铁板、点小皮鼓,唱七字曲……长短高下,
自有节奏。”清代的鼓词歌唱艺术,其技艺已达相当高度,《老残游记》关于山东济南府明湖居戏园名艺人王小玉(白妞)唱大鼓书的描述,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当时鼓词说唱艺人在歌唱艺术方面已具有引人入胜、令人陶醉的强烈艺术感染力。
 
牌子曲类曲种此期在南北各地均有发展。至清末已积累有京津八角鼓(单弦)、山东八角鼓、伬调、扬州清曲、广西文场、江西清音、四川清音、湖北小曲、湖南丝弦等几十种不同特点的曲种,这是一种说唱者将诸多曲牌、民歌组合联缀成套并兼用鼓、板、梆之类击乐器击节,另配以丝弦乐器伴奏来演唱故事和传说的说唱艺术形式。康熙李声振《百戏竹枝词》记:“八角鼓,形八角,手击之以节歌,都门有之。” 常用曲调大多为明清时调、小曲,如《银纽丝》、《寄生草》、《剪剪花》、《叠断桥》、《满江红》之类。唱时,表演者将各种曲调组合成套,以

清代说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gs758698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