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上海医学院免疫学课件抗原
第一页,共二十三页。
5.半抗原(Hapten)
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
6.载体(Carrier)
与半抗原结合后使之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7.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复旦上海医学院免疫学课件抗原
第一页,共二十三页。
5.半抗原(Hapten)
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
6.载体(Carrier)
与半抗原结合后使之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7.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能够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
8.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
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决定簇的总数
9.耐受原(Tolerogen)、变应原(allergen)
第二页,共二十三页。
二、抗原的基本特性
1、异物性(Foreignness)
自体不存在、改变的自我、胚胎期免疫系统未接触
决定抗原的免疫原性
2、特异性(Specificity)
1)由抗原表位的种类、性质、数目和空间构型所决定
化学基团性质对抗原表位反应特异性的影响
化学基团位置对抗原表位反应特异性的影响
第三页,共二十三页。
第四页,共二十三页。
化学基团(COOH)位置对半抗原反应特异性的影响
第五页,共二十三页。
抗原的氨基酸残基位置和间距与免疫原性的关系
第六页,共二十三页。
化学基团的位置对抗原特异性的影响
第七页,共二十三页。
2)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
两种不同抗原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称为或共有决定簇
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 )
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
第八页,共二十三页。
牛血清蛋白与其它种属清蛋白的交叉反应
人
猪
羊
马
地鼠
15
32
75
13
13
豚鼠
狗
小鼠
大鼠
猫
5
13
10
17
25
清蛋白来源
交叉反应%
(BSA)
清蛋白来源
交叉反应 %(BSA)
第九页,共二十三页。
3)抗原表位
抗原分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构象/顺序、非线性/线性、功能性/隐蔽性表位
。
第十页,共二十三页。
T细胞抗原表位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区别
T细胞抗原表位
B细胞抗原表位
受体
MHC
性质
大小
类型
位置
TCR
必需
主要为变性多肽
8~12个氨基酸(CD8+T)
12~20个氨基酸(CD4+T)
线性
抗原分子的任何部位
BCR
无需
多为天然的多肽、多糖、LPS等
5~7个氨基酸、5~7个单糖或 5~7个核苷酸
构象或线性
抗原分子表面
第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三、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1、抗原的理化特性
化学性质、分子量、结构复杂性、降解性、分子构象、易接近性、
物理状态
2、宿主因素:遗传、年龄、性别、健康状态
3、免疫方法:剂量、途径、次数、佐剂
第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抗原的理化性质
蛋白质抗原
多糖和脂类抗原
应答类型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
抗体类型
IgM、IgG和IgA等
IgM和少量IgG
亲和力
高亲和力
低亲和力
免疫记忆
形成
不形成
免疫耐受的诱导
不易
易
免疫原性:异原性、结构复杂度和分子量大小
理化状态:物理状态
第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抗原的剂量
大及小剂量-耐受/适中剂量-应答
低带区耐受与高带区耐受
3 佐剂
抗原注射的途径
耐受性: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皮下及肌肉注射
抗原在体内持续的时间
抗原之间的竞争性抑制
结构相似抗原
第十四页,共二十三页。
四、抗原的分类
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的抗原
半抗原(hapten):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
胸腺依赖性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
需要T细胞辅助和APC参与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TD-Ag能引起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
产生多种类别抗体
诱导免疫记忆
第十五页,共二十三页。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
无需T细胞辅助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只诱导体液免疫应答,产生IgM类抗体
无免疫记忆
分为TI-1和TI-2 Ag
第十六页,共二十三页。
复旦上海医学院免疫学抗原讲课文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