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简介
2
2016年湖北民间工艺作品交流推广活动
项 目:武汉雕花剪纸
项目简介:
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剪纸按流派主要分为南方派、江浙派和北方派,主要操作技法分为“剪”和“刻”,从湖民间艺人用本地贝壳作原料,制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由此诞生仙桃贝雕。仙桃贝雕利用沙湖珍珠贝壳,汲取中国画、牙雕、木雕、石刻等传统技法,经过贝雕艺人精心设计、雕磨、镶拼而成的一种装饰工艺品。 一副大型贝雕品往往需要由成百上千个雕刻小件镶拼而成。因此,仙桃贝雕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受到国内外人士青睐,远销西欧、北美等五十多个国家。
项 目:黄梅挑花
项目简介:
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广泛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相传,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末清初。长期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的精研细作,这门工艺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想凸显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7
黄梅挑花属挑、补、绣这一民间刺绣的范畴,其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图案精美,色彩富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黄梅挑花重在写意和传神,而非逼真,其作品对人们的思维、想象力有强烈的扩张力和穿透力。每件作品在挑制的过程中均从中心处下针,最后回到起针处收针,不可出现结头、漏针,并且正反两面十分整齐,都可看出相同的图案。
项 目:仙桃麦秆画
项目简介:
麦秆画源于明末清初,据清史『艺镜』载:乾隆于湖广民宅视一中堂对联,自然金色,满堂生辉,遂购入宫,爱如珍宝,曰:『得此画,胜百十佳丽耳!同治年间,湖广沔阳州举子邓绰堂「字雅儒」进京殿试,候榜期间盘缠告罄,于郊外取材制作麦秆画面市,王公大臣争相购买,聚京举子莫不惊羡。故进士及第、钦点翰林后,编修闲暇研磨此画日益精进,成就一门独特之艺术而密传子嗣。麦秆画将精选之麦秆变成融书、画及多种艺术于一体之精品。画面金色天成,因意简繁,层次丰富,艺术感染力强。其精雕细刻之作品,栩栩如生,神形兼备,无不展现自然美,典雅美,和谐美。
项 目:叶画
项目简介:
8
中国叶画被誉为"绿色艺术、环保书画",叶画材质以芭蕉叶、紫荆花叶为主。多采用矿物质料绘画。
叶画是利用叶片的自然形状、色彩、纹理、茎脉、褶皱、破损来随类依势作画。它从根本上突破了人类绘画界传统“方框方画”的格局,产生了“内圆外方,方圆结合”的视觉效应。
青铜器铅锡刻镂技艺
项目简介:
铅锡刻镂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目前在湖北荆州地区传承。“铅锡刻镂”是荆州敖氏家族用于制作、复制古代青铜器的核心技术,利用铅锡的独特性,通过打击、扭曲、编织、挤压、
刻镂等手法,把平面纹饰和立体、扭曲、镂空等造型结合起来,把器物形状和动物形态结合起来,最终完成精致的模型。铅锡刻镂技艺要求极高,有二十多道复杂的工序,所以一个精致的云纹盒,要耗时 8 个月才能完成。
荣昌夏布
项目简介:
荣昌夏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夏布又名苎麻布,是由纯苎麻纤维手工纺织而成,古代因用于制作夏季服装和蚊帐,而得名夏布。其透气好、防菌、防霉、防蛀等功效,又被尊为天然纤维之王。夏布特殊悠久的手工织布工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被誉为纺织的活化石。
10
叶瓷
项目简介:
叶瓷是非遗项目叶画的高端衍生制品,其制作工艺与瓷器烧制相结合。作品更加古朴、精美、大方。同时防腐、防霉、防干、防裂、防虫、防蛀。依据叶画艺术的绘画风格、技法与题材等,采取不同的款式装裱。有壁挂、台座、宣册等。叶画及叶画衍生品的制作与工艺已获国家专利百余项,其物理特性胜于画纸画布的远久性,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独一无二的收藏价值。
贡砚
项目简介:
中国贡砚始于唐代手工作坊;北宋大书法家、大诗词家黄庭坚曾以砚馈赠苏东坡等人;清代修水人万承风(道光帝之师),持砚献帝,道光帝悦而赐名“赭砚”,列为贡品,故又称“中国贡砚”。
贡砚珍品中有金晕、鸡血藤、鱼子、水波纹等天然纹理,宛如山水画,怡然悦目;砚质不坚不燥、温润细腻、滑而不涩;发墨速而细稠、贮水久而不涸。贡砚色泽和质地都别具一格,加之制作时选料精良,高档贡砚构图特别强调意境、悟性,须细观石质纹理,令人神思飞扬,因色因纹而象形,使人工天然,巧为一体,尽得其妙。一方精砚的制作,须费百日之工,故历代丹青翰墨者视为珍品。
10
金箔制作技艺
项目简介:
金箔制作技艺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轻如鸿毛薄如蝉翼为特色,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一张名片。本系列产品颠覆了传统黄金工艺品的设计,通过独一无二的技术,将24k黄金金箔融于特质溶液中,后注入以精品水晶为原料的载体内,不但取金水相生之美
意,又以另一种特殊工艺展现
非遗项目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