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连山小学 黄选芬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12—114页内容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2(8-x)=26
2x+16=26
x=5
8-5=3(只)
答:兔有5只,鸡有3只。
组4:我们组是用假设的方法。都假设成了鸡或者兔。(学生板演)如果假设笼子里都是鸡,就有8×2=16只脚,这样就多出26-16=10只脚,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只脚,也就是有10÷2=5只兔。所以笼子里有3只鸡,5只兔。如果假设笼子里都是兔,那么也可以列式:
4
鸡:(8×4-26)÷(4-2)=3(只) 兔:8-3=5(只)
答:兔有5只,鸡有3只。
师:真好,你们发现了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就是假设思想。如果我们学会了用假设思想,我们就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很多问题。
3、小结交流,归纳方法
师:今天我们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刚才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比较这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为什么?你认为哪种方法一般都能适用?
小结: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很多,用猜测、画图、列表法可以解决问题,但当数据较大时,过程就很繁琐了。假设法和方程解就具有一般性,不管是数据较大时或数据较小时都可用到这两种方法。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共同研究讨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教师创设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相应的方程组求解,从而体会到假设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让学生享受快乐的学习氛围。享受成功的喜悦!学会思考,学会自学,通过思维训练,使学生肯学、肯做、敢做、会做。]
三、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1、师:你能用假设法或者方程解来解答“孙子算经”里的问题吗?课件再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交流订正,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
2、师:想知道古人在解答这道题时是怎么做的吗?(让学生看课本第114页的“阅读资料”,了解“抬脚法”。)
[设计意图:在交流探讨中,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最后优选出一种方法,即当学生在了解不同解题方法的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重点介绍他们都能接受的一种解题方法——假设法,使学生明确解题时掌握一种基本的解答方法。]
四、汇报交流,总结归纳
5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体会?
生1:知道了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我们的祖先能用浅显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说明他们勤劳而聪明……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数学在古代曾文明于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应感到骄傲,也激发我们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努力学习。
生2:掌握列方程组解古代数学问题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了鸡兔同笼问题,大家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用不同方法解答了同一个问题,表现得非常的优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归纳、总结,把零碎的知识点和认知过程形成了一个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黄选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