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新陈代谢
Click here to modify the text , you may post text here . Click here to modify the text . Click here to modify t细菌的新陈代谢
Click here to modify the text , you may post text here . Click here to modify the text . Click here to modify the text , you may post text here
Name:Ares
Date:16 Feb
2021
2.蛋白质代谢测定
(1)吲哚试验(Indol test):含有色氨酸酶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可分解色氨酸生成吲哚,若加入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与吲哚结合,形成玫瑰吲哚,呈红色,称吲哚试验阳性。
(2)硫化氢试验:变形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等能分解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甲硫氨酸等,生成硫化氢。在有醋酸铅或硫酸亚铁存在时,则生成黑色硫化铅或硫化亚铁,可借以鉴别细菌。
吲哚(I)、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合称之为IMViC试验。大肠杆菌呈“++--”,产气杆菌为“--++”。
气相、液相色谱法通过对细菌分解代谢产物中挥发性或不挥发性有机酸和醇类的检测,可准确、快速地确定细菌的种类,是目前进行细菌生化鉴定的高新技术。
(二)合成代谢产物及临床意义
细菌通过新陈代谢不断合成菌体成分,如多糖、蛋白质、脂肪、核酸、细胞壁及各种辅酶等。此外,细菌还能合成很多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一)糖类的生物合成
单糖和多糖的合成对自养和异养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
单糖合成的中心环节上葡萄糖的合成。单糖的合成一般都是通过EMP途径逆行合成葡萄糖-6-磷酸,然后在转化为其他的糖。
CO2
甘氨酸
草酸
乙酸
乳酸
甘油醛-3-磷酸
草酰乙酸
丙酮酸
但自养和异养微生物合成葡萄糖的(碳源)前体并不相同,途径也不同。
自养:
异养:
卡尔文循环
自养微生物
糖异生途径是由非碳化合物前体合成新的葡萄糖分子的过程。
(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微生物利用乙酰辅酶A和CO2等物质,在酰基载体蛋白ACP作用下合成脂肪酸。
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 :
例如:软脂酸的合成
(三)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分为两步骤:
氨基酸碳骨架的合成:
来自糖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
氨基的合成:
氨基的合成中氨的来源有三个途径:外界环境、体内含氮化合物的分解、固氮作用、硝酸还原作用。
α-酮戊二酸 + NH3 谷氨酸 + H2O
氨基酸的合成途径分为三种方式:
1)氨基化作用
2)转氨基作用
3)糖代谢中间产物前体合成
如图:
谷氨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 + 天冬氨酸 谷氨酸 + 草酰乙酸
转氨酶
1.热原质(Pyrogen):热原质即菌体中的脂多糖,大多是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注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质。
热原质耐高热,高压蒸汽灭菌(121℃,20’)不能使其破坏,加热(180℃4h;250℃45';650℃1')才使热原质失去作用。热原质可通过一般细菌滤器,但没有挥发性,所以,除去热原质最好的方法是蒸馏。药液、水等被细菌污染后,即使高压灭菌或经滤过除菌仍可有热原质存在,输注机体后可引起严重发热反应。生物制品或注射液制成后除去热原质比较困难,所以,必须使用无热原质水制备。
2.毒素与酶:细菌可产生内、外毒素及侵袭性酶,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内毒素(Endotoxin)即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A。菌体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外毒素(Exotoxin)是由革兰氏阳性菌及少数革兰氏阴性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至菌体外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的突出特点。
某些细菌可产生具有侵袭性的酶,能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的侵袭、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因素,如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等。
细菌的新陈代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