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探究实验设计之氢气的性质 1 .化学反应原理⑴氢气可以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放热,产生蓝色火焰。氢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明火爆炸。⑵氢气具有还原性,可在加热条件下,将氧化铜还原成金属铜。固体由黑色变成紫红色,试管口有水滴出现。 2 .实验仪器:试管、导管、铁架台、酒精灯、塑料筒等实验药品:贮气瓶中的氢气、氧化铜等。 3 .探究方案: ⑴检查纯气纯度: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按住试管口,移进火焰,放开拇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证明氢气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如图 12-1 。⑵点燃在导管口点燃氢气,可观察到蓝色火焰。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一会后,可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滴。如图 12-2 。证明有水生成: 。取一个去盖、底部有小的塑料筒, 用纸团堵住小孔, 用排水法集满一筒氢气, 倒置时筒下垫木条使筒的下边缘一端稍抬起( 如图 12-3 ,Ⅰ), 拿掉小孔纸团, 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 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可以看到, 刚点燃时, 氢气安静地燃烧( 如图 12-3 ,Ⅱ), 过一会儿, 随着“砰”的爆炸声响, 塑料筒被爆炸的气浪高高掀起(如图 12-3 ,Ⅲ)。⑶按如图 12-4 所示装配好装置,先通入氢气,直到排尽试管内空气后,点燃酒精灯加热。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热爆炸。一会后,可见黑色氧化铜逐渐变光亮的紫红色,试管口有水滴出现。实验结束后, 先停止加热, 直到试管冷却后, 停止通入氢气。防止铜在较热的条件下氧化成氧化铜, 使实验失败。 4 .探究评价: 2 ⑴用上述方法测定的氢气纯度,不能说明氢气已纯。实验事实证明,只要氢气的纯度超过氢气的爆炸极限,就听不到尖锐的爆鸣声。下表是不同浓度下氢气点燃时的现象: 氢气纯度( %) 90 80 70 50 30 105 空气体积分数( %) 10 20 30 50 70 90 95 点燃现象安静燃烧安静燃烧弱的爆鸣声强的爆鸣声强的爆鸣声弱的爆鸣声几乎不燃烧和爆鸣由上表可知,只要氢气的纯度超过 70% ,点燃时就不会出现爆鸣声。⑵氢气燃烧实验时,气流速度慢了,火焰太小且易熄灭。若在天气较热的夏末秋初做些实验,很难看到有水滴产生,为此,做实验时,可将烧杯稍冷却后再罩在火焰上方。实验中常常看到的是黄色火焰, 这是由于玻璃中钠离子的焰色所致。要做好此实验, 一是要注意气流不要太小, 火焰小了, 也很难看到蓝色火焰; 二是将玻璃管换成金属管, 点燃时可见明显的蓝色火焰。还可以在玻璃导管外套上一支口径为 15~ 20cm 的长玻璃管,可见火焰黄色明显减弱,出现蓝色火焰,并明显看到玻璃管壁出现水滴, 一段时间后, 可见水滴滴下。套上玻璃管, 加速了空气对流, 使氢气燃烧更加充分。如图 12-5 。氢气不纯的爆炸实验, 若塑料筒体积较大, 爆炸声很响, 现象明显, 给学生较强烈的刺激。但有一定的危险性,做此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由于氧化铜粉末颗粒较细,堆积在试管底部,很难与氢气充分接触,完全反应需要较长的时间。为此,可将氧化铜换成加热变黑的铜丝。将粗铜丝弯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烤黑,表面生成薄薄的一层氧化铜,将此螺旋状铜丝置于试管内,通入氢气加热,反应所需要时间短,现象明显。 5 .资源开发: 3 ⑴氢气与空气混合爆炸实验可用滴瓶上的滴管
探究实验设计之氢气的性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