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标学习心得
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
语文课标学习心得
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 ,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 ?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
一、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领悟语文的美,首先必须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聪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让老师上出语文味?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 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
1 / 5
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制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专心灵去拥抱语言, 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 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 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 儿童就是儿童, 他们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是一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儿童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进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语文老师的任务, 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 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忙者。 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 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
2 / 5
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进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 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文化。
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
语文课标学习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