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超个人心理学演示文稿
1页,共71页,星期二。
优选第三讲超个人心理学
2页,共71页,星期二。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简史
萌芽——20世纪40年代末 马斯洛
兴起——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道”的最根本特性即是它的自然性,寻求的是一种阴阳平衡、和谐存在的状态
道家思想崇尚天道自然,注重知觉领悟,主张超越物我、内外分割对待,不受物役,以达到与宇宙生命贯通契合而浑然一体
17页,共71页,星期二。
4、苏菲教派与超个人心理学
注重在精神导师的启示下进行精神修持训练,强调在提升的精神状态下与显现的神明相遇。
在形式上提倡冥思和静修,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功修手段和途径,达到人神与合一境界。
强调人的精神层面的感悟,强调要结束个人分离自我的有限“自我意识”来向内在的神性敞开,即抛掉“小我”追寻“大我”,以此为人们提供了一条现实解脱与超越的途径。
18页,共71页,星期二。
超个人心理学与东方文化的共同性
第一,整体论和有机论
第二将人放到一个更大的与宇宙合一的背
中去考察
第三,神秘的知觉体验论
第四,获得领悟的途径是静修
19页,共71页,星期二。
·三、科学背景
(一)新物理学的发展
量子力学 相对论
新物理学的发展
提出一套新的世界观构想和具有争论性的“哲学问题”——
新的世界观和东方玄学及西方神秘主义传统的发现
(二)西方科学发展的实证
利用迷幻药和致幻剂可以改变人的意识状态
利用生物反馈技术,使过去认为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和躯体过
程的心率,血压等可以由意识的作用加以调节和控制。
利用瑜伽功、沉思或禅功可以经过意识训练达到超越自我的心境。
20页,共71页,星期二。
四、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内涵
(一)超个人心理学的特点
(二)对超个人心理学的误解
(三)超个人的主要理论
21页,共71页,星期二。
(一)超个人心理学的特点
1、研究对象——超自我、超时空的心理现象
超个人心理学不研究人的现实水平的心理健康和意识状态,而是以超自我、超时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
2、研究中心——以宇宙为中心、超越自我、实现大我
超个人心理学不是渴望以个人为中心,崇尚自由和尊严的心理学,而是以宇宙为中心,超越人类和人性的心理学。
·
22页,共71页,星期二。
3、研究范围 ——探究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超个人心理学并不是一般地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而是探究人类心灵与潜能的终极本源(高级动机、人生价值、宇宙知觉、精神通道等)。
23页,共71页,星期二。
(二)超个人心理学的理念和假设
第一,人除了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以外,还有精神(或灵性)的层面;
第二,超个人心理学家揭示一般人的自我迷失;
第三,超个人心理学家强调,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的“我”是渺小、狭隘、孤立、封闭的个人“小我”,而每个人都不是绝对孤立的个体,而是属于“大我”,并根植于“大我”,这里的“大我”在不同的文化里被赋予不同的名称,如上帝、天、道等。“小我”只有融于“大我”之中,才能无私和圆满。
24页,共71页,星期二。
超个人的基本假设主要有如下几点:
人的本性主要是精神的。我们的本性既是心理的(psychological),又是精神(spiritual),而精神处于首要地位。
意识是多维的。超个人主张研究不同的意识状态。
人的内在生命是智慧之源。超个人发展了荣格的思想,更明确地指出必须进入自我或有机体的智慧之源,获得更大的心理整合。这种内在智慧就是生命深处的精神本体。
25页,共71页,星期二。
生活是有意义的。任何的欢乐、悲伤、行为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有意义的。超个人认为健康是我们揭开生命固有意义的结果。它使我们用一种更开阔的、更积极的眼光看待生命。
精神之路是多样的。精神之路的多样性使我们应具有渊博的知识并且尊重所有不同的道路。整合世界各种文化传统的宗教、哲学及其践行的知识并将其纳入现代心理学的架构就成为超个人心理学的使命。
26页,共71页,星期二。
四、对超个人心理学的误解
超个人心理学和超心理学不是一回事
超心理学研究超感知觉等特异心理功能,它充其量只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一个不重要的研究领域,根据Boucouvalas(1980)对超个人刊物和超个人心理学家的调查,许多超个人心理学家根本不承认超心理现象是其研究对象。
超个人心理学是心理学而不是哲学
超个人心理学家的专业背景是心理学的,不是哲学的,他们使用的仍然是通用的心理学方法,如观察、测验、实验、访谈、问卷调查等等,并用统计工具处理所得数据。他们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人的经验和行为,也是在心理学刊物上发表研究报告。
27页,共71页,
第三讲超个人心理学演示文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