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的临床护理要点
-5085(2010)01-0249-02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务器官恢复或接近非孕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产褥期内以生殖器官和乳房的变化最为显著。
产褥期的临床护理要点
-5085(2010)01-0249-02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务器官恢复或接近非孕状态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产褥期内以生殖器官和乳房的变化最为显著。
1一般护理
、湿度适宜、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室温保持18~20℃,湿度为55%~60%为宜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保证室内有充足的光线。通风时避免对流直吹产妇,夏季要注意防暑。
,保持整洁及口腔卫生。产褥期早期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尤其睡眠和初醒时最明显,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因此,产后衣着薄厚要适当,勤用热水檫身或淋浴,洗发时须注意保暖勿受凉,勤换衣裤、会阴垫及床单等。
、脉搏、体温、呼吸的变化。若产妇脉搏加快,应该注意血压、子宫收缩、阴道出血量、会阴或腹部伤口情况,以便及时发现产后出血等病情变化。由于分娩的疲劳,产后24h内体温略有升高,如
≥38℃应及时通知医生。一般产后应每日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呼吸2次。
,产妇即可进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以后可根据产妇具体情况进普食。产后的饮食应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少食多餐,多进食汤汁类可促进乳汁分泌。
,生命体征平稳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产后要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以增进血液循环、促进子宫收缩、恶露排出及会阴伤口的愈合,同时可促进大小便排泄和重体力劳动等。过早负重和疲劳过度会引起腰背和关节酸痛,甚至因盆底肌肉张力恢复欠佳而导致子宫脱垂。
2生殖器官的观察与护理
①首先应严密观察宫缩恶露情况,每30min~1h、观察1次,共4次。产后子宫收缩呈硬球形,子宫底约一般低于脐部居中或偏右侧。如子宫底上升,子宫体变软,可能有宫腔积血,应在腹部按摩以刺激子宫收缩,排除血块,预防产后出血。②其次测量宫底,在测量时应注意每日在同一时间测量子宫底高度,以准确观察子宫复旧情况。检查前产妇应排空膀胱,仰卧床上,测量由耻骨联合上缘至宫底的距离,并记录。产后第1天子宫底平脐或脐下1cm,以后每口下降1~2cm,产后1周缩小为如孕12周大小,仅在耻骨联合上方触及,产后10天左右经腹部检查已触不到子宫底,检查子宫底高度的同时应注意子宫及双侧附件有无压痛。产后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向产妇讲解有关子宫复旧的过程,指导产妇如何触摸子宫底,以及出血量多时,如何按摩子宫底。
,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经阴道排出称恶露。观察恶露时,注意其量、颜色和气味的变化。一般在按压子宫底的同时观察恶露情况。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约500ml。产后1~2天可有小血块,血性恶露约持续3天后转为浆液恶露,约2周后变为白色恶露,再持续2~3周后干净。观察时,若恶露量多有较大的血块,应注意是否有宫缩乏力或胎盘残留。恶露有臭味提示可能有宫腔感染
产褥期的临床护理要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