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被盗
宋国青 宋国青指出当前对经济形势有三个错觉
错觉之一
消费需求过弱拖了GDP增长的后腿
消费需求疲软,但并不能说拖了GDP增长的后腿。%,其中居或轻微下降。这样的情况,几乎是好得难以想像了。
%,%。按大数说,消费增加额近3000亿元,固定投资增加额3500多亿元,加上净出口增加的100多亿元,最终需求增加了6600多亿元。但是存货投资的下降,一口吞掉近1897亿元,使总需求只增加了4700多亿元。%,从而占GDP的比例不变,那么它应该增加301亿元。实际上它不增反减,一里一外吃掉了2198亿元。
即使1897亿元也是一个巨大的数量。%,%。%这样一个暂且假定为合适的增长率,居民消费少增加了3个百分点或1084亿元;,就是上面计算的2198亿元。后者是前者的2倍多。这样说来,居民消费需求挨板子,实在太不公平。
存量增长率和增量增长率的差别
假设在某一年年末,全国汽车保有量为100万辆,在第二年生产并销售了20万辆,第3年生产并销售了12万辆。为了计算的简单,假定没有汽车的进出口,生产和销售单位没有存货,过去买的汽车也不报废。因此,汽车保有量在第二年末成为120万辆,在第三年末成为132万辆。从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第三年的两个增长率:保有量增长了10%(从120万到132万),产量下降了40%(从20万降到12万)。两个增长率的巨大差别并不是一种矛盾。但是有的人可能会搞错,以为路上跑的车的总数较快增长,就意味着汽车产量也在较快增长。
根据年度统计资料,%,%。这是存货总额在增长。本年末存货比上年末存货的增加额,才是本年度的存货投资。可以推出一个简单的公式,根据本期和上期的余额增长率来计算增量的增长率。计算的结果是,%。这个幅度,%比较吻合。
同样可以计算居民储蓄的有关情况。按照统计数据,%,%。用同样的公式可以从这两个增长率算出,1998年的储蓄存款(年内增加额)%。所以,%这个数据说居民储蓄(不是储蓄余额)大幅度增长是不对的。
消费需求疲软:储蓄有多大过错?
%,这是一个示意性的简单算法。估算居民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要考虑居民全部金融资产和个人投资等情况,还有一系列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根据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我们估计1998年的居民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与上年大体持平或者微有上升。这也意味着,居民名义收入的增长率与名义消费的增长率很接近,%。
1999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比较高。这被看作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的一个证据。但是从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以及居民消费的情况估计,居民收入的增长率不会高,居民总储蓄(期内净增加额)同比增长率也不应当很高。
可能的情况是,个人持有国债和外币等其它金融资产的情况有变化,或者个人投资包括农民建房投资低增长甚至下降。由此转移了一些钱到储蓄存款上。所以不能只根据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高来判断居民消费倾向有大的变化。由于缺乏统计数据,这些情况现在还难以确定。但要说1999年上半年个人收入和总储蓄增长速度明显上升,则是很难理解的。
考虑到消费倾向的长期下降趋势和真实利率偏高的情况,1998年以来的消费和储蓄倾向变化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即使1999年上半年有所下降,也没有很特别的地方。这样,个人消费需求疲软的基本原因就是个人名义收入增长率太低。
存货投资波动: 热天放暖气冷天开空调
从20年来消费、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占GDP比例的变化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到,消费的比例很高,但是在1989年以来变化比较小;存货投资的比例平均要小得多,但变化大。
描述变量波动幅度的一个统计分析指标是标准差。用标准差来度量的话,在1989~1998年的10年里,存货投资比例的波动幅度是消费比例波动幅度的近2倍,而前者的平均值近乎是后者的1/10。
需求被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