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屈原爱国事迹800字
有关屈原的爱国事迹1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见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慢慢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理想的屈原白。
相传屈原投江前遇一渔夫,渔夫惊异:“子非三闾大夫也?”可想当时屈原苦笑,浅浅摇头。遇问之为何落得如此田地时,无奈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夫反问:“何不与世推移?”屈原不从,大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尘埃乎?”至此稍觉屈原好像太过自负,而且暗想屈原也傻,为何不看大局之势而行,非得自寻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没柴,日后再细想怎样挽局不好吗?
关于疑问,自看前人评价屈大夫,至王逸叹:“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苦心。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五月初五,泊罗江畔一声水响,既而化为安静。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为何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始终不见尸体,于是后人为寄哀思,于此日荡舟之上,投掷米团,免遭鱼虾攻其身。
细想屈原投江时,又是怎样一种情怀?是心中大释?还是含悔而死?想到渔夫走时的莞尔笑歌环绕江前,便明屈原带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离。他笑叹今朝,笑看释怀。不与多言,只以《离骚》献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惋惜未将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离骚,让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红尘一瞬,两千多年的岁月也是转瞬即逝。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那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允世俗尘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终将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释怀一切,淡然一切。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端午之际,屈原仍在。沧浪之水,或清或浊,难以明确。只能遂去,不再复言。
有关屈原的爱国事迹4
千古之人,际遇所苦多矣,但我却独怜屈原。《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但由于朝政混乱,权贵勾结,楚王昏庸无能,屈原很快被疏远,终遭流放到汨罗江畔。
怀着对屈原的新奇,我按下了时空遂道的键,来到了汨罗江畔。此刻呈现在我眼前的屈原脸色憔悴,形体枯瘦,双日正远望着远处,又似乎要投江自尽一般。我忙呼道:“慢哉!慢哉!”
我说:“你为何要这样呢?”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话毕,我深深一颤,平常只在书上看到这句话,可是此时的屈原说出来却别是一番感觉,那种坚决,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在他的身上凸显得淋漓尽致。
我又问:“凡是聪慧的圣德之人,都不固执已见,而能随着环境形势的改变而有所改变。既然世人都是混浊的,你为什么不随着大潮糊里糊涂往前混呢?”屈原答道:“我宁可跳进常流常清的江水,葬身于江鱼之腹,又怎能让自己高尚的品质蒙受世俗尘滓的污染呢?”
屈原的回答让我张口结舌,我一时无言以对。在我未反应过来时,屈原怀抱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汨罗江,江面只留下一片涟漪。
或许,有的人会说屈原愚笨,不懂得变通,何苦要这样呢?可是,他是在执着
关于屈原爱国事迹80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