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台肋板、耳背墙施工方案
第 1 页
桥台肋板、耳背墙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桥长85m,桥梁中心桩号K5+027,位于整体路基段,交角90°,设计为4×20m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左右幅桥宽均为。平面位于R=400明检验状态,到场的钢筋必须进行检验并报驻地监理工程师抽检,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使用前要进行矫直,采用绞磨或电动卷扬机拉直,对钢筋〔Φ12mm以上钢筋〕的矫直,数量较少时,允许在木墩上以锤击矫直,但应注意防止击伤钢筋;当数量较多时,应在工作平台上用手动矫直器或机械矫直器进行矫直。矫直后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钢筋外表不应有削弱截面的伤痕。在钢筋施工前还要进行除锈处理,使钢筋外表洁净,当钢筋外表有油渍、漆污、铁锈和用锤调敲击能剥落的浮皮时,均应在钢筋成型前清除干净。钢筋除锈采用钢丝刷刷锈。
b、钢筋绑扎、安装
钢筋加工配料时,要准确计算钢筋长度,如有弯钩钢筋时,应加其长度,并扣除钢筋弯曲成型的延伸长度,并配钢筋实际需要长度,钢筋直径同钢号不同长度的各种钢筋编号,应先按顺序填写配料表,再根据调直后的钢筋长度,统一配料,以便减少钢筋的断头废料和焊接量。钢筋成型后,应详细检查尺寸和长度,并注意有无裂纹,不满足
桥台肋板、耳背墙施工方案
第 4 页
要求时,不予使用。
钢筋的连接采用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5d〕,仅在双面焊无法施焊时采用单面焊缝〔搭接长度10d〕(d为钢筋直径)。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尽量少设接头。绑扎钢筋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间距等符合设计的规定。钢筋的交叉点采用直径~的铁丝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式要成八字形,以免骨架形式、网片歪斜变形,必要时可采用电焊焊牢。
钢筋就位竖直度、搭接长度和焊接质量,在钢筋绑扎完成后先进行自检,自检验收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复验,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模板安装
a、肋板施工采用组合钢模板,模板板面之间应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保证结构物外露面美观,线条流畅。
b、浇筑砼前,模板应涂刷脱模剂,不得使用废机油等油料,且不得污染钢筋及砼的施工缝处。
c、模板采用脚手架、方木、钢管同时加固,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d、模板不应与脚手架联接,防止引起模板变形。
e、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签认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
〔4〕、肋板混凝土施工
施工前,先对钢筋数量、位置、绑扎质量、结构尺寸、接头布置、保护层厚度、垫块、支撑锚固长度、模板等逐一进行自检,据实与设计图对照检查,符合标准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a、混凝土在拌合站统一拌制,使用混凝土运输车运送至施工现场。
b、砼配合比:严格按试验部门计算和试配确定的砼施工配合比进行施工。
c、砼拌合的最短时间要满足标准和设计要求,拌制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不得随意加水。
桥台肋板、耳背墙施工方案
第 5 页
d、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如运输过程中发生离析现象,必须进行二次拌和。
e、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
f、砼采用水平分层浇筑,自下而上进行,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施工中控制好振捣时间,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外表呈现平坦、不再泛浆。
g、浇筑混凝土时,防止振动器碰撞钢筋及模板,以保证其位置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h、从高处直接倾卸砼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槽等设施。
i、在串筒出料口下面,砼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j、浇筑砼期间,应设有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砼振捣注意事项:
①振捣应在浇筑点和新浇筑砼面上进行,振捣器插入砼或拔出时速度要慢,以免产生空洞。
②混凝土分层浇筑,分层厚度见上表。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严禁碰撞钢筋和模型。振动器的振动深度一般不超过棒长度2/3~3/4倍,振动时要快插慢拔,不断上下移动振动棒,以便捣实均匀,减少混凝土外表气泡。振捣器要垂直地插入砼内,并要插至前一层砼,以保证新浇砼与先浇砼结合良好,插进深度一般为50~100mm。
③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得超过有效振动半径的倍。
④当使用插入式振捣
肋板、耳背墙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