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基本行为模式
目的和要求
、趋化性、行为周期性和昆虫钟的含义
重点:
;
难点:
虫的行为周期性和昆虫钟
昆虫的基本行为模式
目的和要求
、趋化性、行为周期性和昆虫钟的含义
重点:
;
难点:
虫的行为周期性和昆虫钟
重点与难点
(一) 本能
1、反射
反射:对某种刺激自发的产生反应。是最简单的基本反应,由1个感受器和1个效应器完成。
位相性反射:刺激引起迅速的、短暂的动作。如逃逸反应。
强直性反射/紧张性反射:刺激引起缓慢的、长时间的维持身体的某种姿态或位置。如保持定向位置。
一个简单反射
2、昆虫的定向insect orientation
(1)定向:昆虫接受环境中的化学或物理刺激,从而做出调整其位置或姿势的行为反应。
依据昆虫定向作用或生物学意义:
食物定向/寄主定向
配偶定向
巢穴定向
迁飞定向
依据昆虫接受和产生感觉的性质:
嗅觉定向:昆虫对挥发性气味的物质反应。
听觉定向:昆虫对声音的反应。
视觉定向:昆虫对颜色、亮度、形状以及光波振动方向等光学信号的行为反应。
磁场定向:昆虫对磁场定向的行为反应。
按感觉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不同:
动态:昆虫对刺激无明确的反应方向的定向。
趋性:昆虫对外界因子的趋向或背向的定向行为活动。各种趋性均有趋向(正趋性)和背离(负趋性)之分。有时甚至可达不可抑制的程度,“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趋光性phototaxis:如金龟子(正趋光性),蜚蠊(负趋光性)。
趋温性themotaxis:如:蚤、虱
趋化性chemotaxis:如菜粉蝶、棉铃虫,蚊子。
趋湿性hydrotaxis:蜻蜓。
趋地性:地下害虫。
趋声性:如蟋蟀,雌蚊
注:趋性具有可塑性。
学习:昆虫由于经验或实践结果而发生持久或相对持久的适应性行为变化。昆虫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即昆虫后天性行为。如蟑螂通过训练可以学会走迷宫,蟋蟀通过训练能够打斗,跳蚤通过训练能做翻单杠、拉车、拉旋转木马等。
作用: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增加获得利益的可能性和减少惩罚。
1、学习learning
不同昆虫的学习能力有一定差异。如蜜蜂较强
昆虫后天的行为是通过联系学习获得的。
联系学习:动物(昆虫)通过学习把无特定意义的刺激(中立)和有意义的刺激联系起来,对事先只对有意义刺激产生反应,可以通过中立的刺激反应获得。
昆虫行为的可塑性通常还与习惯有关。
习惯:随着对某种刺激经历的增加,而对该刺激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逐渐接受食物)。
敏感:随着刺激经历次数的增加,对刺激反应逐步提高的现象,与学习无关(不接受食物)。
学习行为具有3个特征:重复的经历会导致行为的改变;学习反应是可以被遗忘的;学习致使行为反应的改变会随着经历的增加而达到渐进线。
2、昆虫学习learning的特点
(三) 昆虫的行为周期性与昆虫钟
1、行为周期性
(1)行为周期性:昆虫的生命活动如趋光性、体色变化、迁移、孵化、羽化、交配等,都表现出一定时间节律rhythm的现象。物种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行为周期性类型:
周期性活动时间节律:
外生性节律/昼夜节律:昆虫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所产生的直接周期性行为反应。恒定条件下原有的昼夜活动节律会消失。
昆虫昼夜活动节律:
日出性昆虫
夜出性昆虫
弱光性昆虫(黄昏或黎明)
内生性节律/时辰节律:由昆虫体内真正存在时间节律的机制所表现的周期性行为反应。恒定条件下原有的节律不会消失。
3、昆虫钟biological clock
(1)生物钟:长期受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昼夜节律及季节变化的影响,使生物的生命活动和行为反应表现出特定的时间节律的现象。
(2)昆虫钟
昆虫体内的生物钟,即昆虫生命活动和行为的时间节律。
注:昆虫钟保证昆虫活动与季节变化一致,使同一种群两性相距几率增大,不同种间个体活动时间不同,还可保证种间隔离。
思考题
趋化性、趋光性、昆虫钟
。
。
昆虫的基本行为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