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病案讨论
某男,57岁,农民。因乏力、心悸2月来院就诊。查:贫血貌,倦怠无力,心悸失眠,纳差,毛发干脱,爪甲裂脆。胸骨压痛明显,肝脾(一),心前区有3级收缩期杂音, 肺未闻及细湿罗音。舌淡胖,苔薄,脉濡细
血象:Hb 50g/L,WBC 25×109/L,N ,,MCV 72。请回答以下问题:
1. 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 诊断依据是什么?
3. 还应做哪些检查?为什么?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人体内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内贮存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形成的一种贫血性疾病
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典型表现
流行病学
缺铁性贫血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血液病
-%
-28%
美国 21%(老年妇女)
34%(老年男性)
缺铁性贫血的机制
(一)铁的分布
:3-4g
:
①肝脏:细胞素、黄嘌呤氧化酶、单胺
氧化酶等。 ②脾脏:铁Pr、含铁血黄素、运铁 Pr、乳铁Pr等。
③骨髓:铁Pr、含铁血黄素、运铁Pr、
乳铁Pr等。
④肌肉:Hb、肌红Pr、等
(二)铁的吸收
:10-15mg/日。:十二指肠、空肠上段。 Fe+++(H+) Fe++(被吸收) 等Pr Fe+++(粘膜细胞) 运铁Pr: (氧化、还原物) (PH)
膳食中铁的来源有两种:普通食品和强化食品。
各种食物中铁的含量变化很大。
食物中的铁以两种形式存在: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
这两种形式的铁不仅来源不同,而且在生物利用度方面也有差异
吸收的机制
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的吸收机理不同。虽然铁能沿着肠道吸收,在十二指肠吸收更好,Fe3+在胃中被胃酸还原成Fe2+
非血红素铁以离子的形式被运送至肠粘膜后,通过刷状缘的载体蛋白以受体调节的胞饮作用被摄入。
血红素铁在肠道血红素受体的调节下完整的被吸收。一旦进入肠细胞,铁就被血红素加氧酶分解释放。
缺铁性贫血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