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骨关节中心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ridylitis;AS)
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AS的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髋关节常常受累,其它周围关节也可出现炎症。
病因学
遗传因素在AS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研究提示AS发病率可能与感染相关。
免疫机制参与本病的发病
、内分泌、代谢障碍和变态反应等亦被疑为发病因素。
病理改变
韧带附着端病变原发部位,是韧带和关节囊的附着部,即肌腱端的炎症,导致韧带骨赘形成、椎体方形变、椎骨终板破坏、跟腱炎和其他改变。因为肌腱端至少在生长期是代谢活跃部位,是幼年发生AS的一个重要区域。
【病理改变】
骨骼病变特征
病变最初从骶髂关节逐渐发展到骨突关节炎及肋椎关节炎,脊柱的其它关节由上而下相继受累。
随着病变的进展,关节和关节附近有较显著的骨化倾向。
强直性脊柱炎(Ⅰ级)
图注:椎体方形,骨质疏松,椎小关节间隙消失,强直,椎旁韧带(前后纵及棘间韧带)骨化,呈典型“竹节样”改变。双侧骶髂关节骨性强直,髂腰韧带骨化
强直性脊柱炎(Ⅰ级)
图注:腰椎曲度变直,骨质疏松,椎体呈方形,T11,12椎体后缘扇形凹陷(箭头),相应椎管前后径增宽
强直性脊柱炎(Ⅱ级)
图注:,骨侵蚀破坏,左侧明显,关节间隙无改变。
B. CT示双侧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骨面质破坏呈锯齿状,以髋臼明显
强直性脊柱炎(Ⅲ级)
图注:双侧骶髂关节骨质破坏,髂骨侧软骨下致密硬化伴囊变,关节间隙狭窄
强直性脊柱炎(Ⅲ级)
图注: CT示双侧骶髂关节面对称性骨质侵蚀破坏,粗糙不光滑,关节面致密硬化
强直性脊柱炎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