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支气管结核病
一、概述
二、感染途径
三、病理改变
四、分型
五、临床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
七、影像学检查及其评价
八、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九、诊断与鉴别诊断
十、治疗
十一、预后
一、概述
气管、支气管结核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结核病(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 EBTB)。多数继发于肺结核,也可单发。少数继发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1698年Morton首次描述结核性支气管炎。
1928年开始使用硬质支气管镜诊断支气管结核。
我国最早报道支气管结核是苏应衡、诸荣恩(1951年)、邬学俊(1952年),随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广泛运用,有助于对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
成人EBTB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肺内病灶中结核杆菌直接植入支气管粘膜,其次肺内病灶也可通过支气管周围组织侵及支气管粘膜,结核菌也能经血行播散和淋巴引流首先侵袭支气管粘膜下层,然后累及粘膜层。儿童EBTB多因邻近的纵膈淋巴结结核侵蚀支气管,引起结核性支气管炎。原发性支气管结核极少见。
活动性肺结核中大约10~40%伴有EBTB。据文献报道:肺结核尸检、肺切除标本、支气管检查比较,发现支气管结核发病率为10~60%,尸检为10~70%,切除肺叶标本为40~%。
总之,尸检发现肺结核者合并有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者达40~80%。国内张君榘统计523例肺切除标本,%%。
据国内外资料显示,支气管结核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城郊高于城市。
主支气管,两肺上叶、中叶、舌叶支气管为支气管结核的好发部位。左主支气管多于右主支气管,可能与左主支气管纤弱、细长有关。
支气管结核痰菌阳性率高,传染性大。
支气管结核临床误诊或漏诊率高,有报告达85%。
气管、支气管结核的病期和能否及时正确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早期炎性浸润、渗出,疗效明显。中、晚期出现肉芽增殖和纤维疤痕时疗效不佳。EBTB在发病4—6个月内支气管狭窄发生率可达68%,并可引起肺不张,反复感染,呼吸衰竭和窒息,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二、感染途径
(一)直接植入
系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结核空洞或肺内病灶内结核菌,通过引流支气管时,直接植入粘膜,或经粘液腺管口侵入支气管壁。
(二)支气管旁淋巴结侵犯
干酪坏死淋巴结,直接压迫、浸润、穿破邻近的支气管壁,使支气管受累。多见于儿童和青年患者。
气管—支气管结核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