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教案
路基路面工程
教 案
第一章 总论〔2课时〕
§1-1 道路工程开展概况 一、古代道路开展概况 二、我国路基路面稳定性满意要求。 砂土:无塑性,压实困难。
砂性土:粗、细颗粒相宜,志向材料。
粉性土:粉土颗粒,毛细作用剧烈。需改良运用。 粘性土:细颗粒含量多。
重粘土:不透水,粘聚力大,枯燥时很坚硬,施工难易开挖与破裂。 §1-5 马路自然区划 一、马路自然区划的制定原那么
二、马路自然区划的划分
我国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七个一级区
2. 二级区划:依据潮湿系数K,将全国分为33个二级区和18个二级副区。 :
1〕以水热、地理和地貌为依据,分为假设干个具有相像性的区域单元; 2〕以地表的地貌、水文和土质为依据分为假设干个类型单元。 §1-6路基水温状况及干湿类型 一、路基湿度来源
(1)大气降水; (2)地面水; (3)地下水; (4)毛细水; (5)水蒸汽凝聚水; (6)薄膜移动水。 二、大气温度对路基水温状况的影响
冻胀:沿路基深度出现较大的温度梯度时,水分在温差的影响下以液态或气态由热处向冷处移动,并积聚在该处。这种现象特殊是在季节性冰冻地区尤为紧要。积聚的水冻结后体积增大,使路基隆起而造成面层开裂,即冻胀现象。
翻浆:春暖化冻时,路面和路基构造由上而下渐渐解冻,而积聚在路基上层的水分先融解,水分难以快速解除,造成路基上层的湿度增加,路面构造的承载实力便大大降低。经重车反复作用,路基路面构造会产生较大的变形,路基土以泥浆的形式从胀裂的路面缝隙中冒出,形成了翻浆。 三、路基干湿类型
枯燥、中湿、潮湿和过湿。 要求路基处于枯燥或中湿状态。
干湿类型以分界稠度wc1、wc2和wc3来划分。
稠度wc定义:土的含水量w与土的液限wl之差与土的塑限wp与液限之差wL的比值。即 wc= (wL- w)/(wL- wp) 〔〕 :
1)对于原有马路,按不利季节路槽底面以下80cm深度范围内路基土的平均稠度确定。 2)对于新建道路,可用路基临界高度为标准来确定。
路基临界高度: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H。 §1-7路面构造及层位功能
一、路面横断面 二、路拱横坡度
路拱:横坡度 横坡度:行车、排水 三、路面构造分层及层位功能
特点:干脆同行车和大气接触,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受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温改变的影响。
要求:具备较高的构造强度,抗变形实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耐磨,不透水;其外表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材料:水泥混凝土、沥青馄凝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砂砾或碎石掺土或不掺土的混合料以
及块料等。
分层:分两层或三层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也有分上下两层铺筑。 2.基层
特点: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
第
路基路面工程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