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导入
师:上课前,教师想和大家聊聊:歌星、演员、运发动,诗人、作家、
科学家,你对谁的印象最深刻?你最喜爱谁?你们想知道教师崇拜的 4 页 共 12 页
师:你从哪里读懂的呢?
生:我从其次句“下扬州”中知道的。
师:那你知道作者为什么用到了“下”这个字么?
生:不知道。
师:课件出示黄鹤楼和扬州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古人有诗云:滚滚长
江东逝水,可见长江水是自西向东流的。黄鹤楼在扬州的西面,也就是上游,从江上走想必必须是顺流而下了,所以用了这个字,也因此在第一句中用到了“西辞”。
生:我读懂了“何时送”这个问题,李白是在三月送孟浩然去扬州的。我是从其次句的中知道的。
师:很好,诗中作者写的是什么样的三月呢?
生: 是烟花三月。
师;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你们想知道么?教师给大家带来了
一些扬州三月的图片,你们看看还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描绘这扬州的烟花三月?
〔出示课件〕 生:是百花盛开的三月。
师:百花盛开用得好。感谢你,我明白了。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三月?
读明白这个问题的同学可以接着告知我。 生:我来,是细雨如烟,繁花似锦的三月。 生:是百花齐放的三月。
生:是细雨蒙蒙,花红柳绿的三月。 生:阳光明媚的三月。
生:是细雨绵绵,柳暗花明的三月。 生;是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三月。 〔板书:烟花三月〕
师:烟花三月的景美,你们的语言也很美。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两句诗
读得也很美呢?
〔出示前两句课件〕〔指导朗读,指名读〕 3、理解后两句
师:正犹如学们所读所感, 三月的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
水绿如蓝”,是最有诗情画意的季节,也是最该携友同游的季节。可是诗人沉醉于这样的风光当中了么? 生:没有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从诗的后两句当中知道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出示后两句课件〕
师:诗人的眼中没有美景,那有什么?望见什么了呢?
生:孤帆 远影 碧空 生:长江
师:三月的江南美景如画,长江的江面船只如云,那为何作者望见的
是孤帆呢?
生1:因为他心里只有好挚友李白
师:正犹如学们所说,李白望见了好挚友孟浩然乘坐的小船越走越远,
越走越远?. 最终--- 生:看不见了
师:挚友的船再也看不见时,他只望见了-----
生:长江水在往天涯奔流。
师:你独特的感受力令教师惊讶!那李白为什么如此久久伫立江边送
孟浩然呢? 生:不知道。
师: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是在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也许20多
岁,而孟浩然比他大十二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拜见孟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孟浩然大加赞许李白的诗,而且盛情款待他,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是志同道合,情意深厚,是忘年之交。几年以后,两人相互思念,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共同游山玩水,赏月看花半个多月。最终,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李白就在那个时候写下了这首诗。
师:那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么亲近的友人立刻就要离开了,当时的李
白心情怎么样? 生:难过 生: 难受 生:恋恋不舍
师:假如那一时候,站在江边送别的人是你:挚友登上了孤独的小船,
风鼓白帆,由近渐远,最终消逝在水天之间。你不忍离去,久久伫立岸边,目送千里。深情地注视着水天一色的地方。那滚滚的东流江水不正象征着你们的友情么?那时那地,你将会怎样吟咏出这两句诗呢?〔出示后两句的课件〕 生:指名诵。
师:是啊!你们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钦佩和感情的深厚。这真是过
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啊! 4、指导朗读
师:人们常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李白目送“孤帆远影碧空尽”
第 8 页 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