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传染病学艾滋病课件
1页,共104页,星期二。
一、定义和概况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 AIDS )的简称,由人免疫缺陷;
20页,共104页,星期二。
起源发展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21页,共104页,星期二。
HIV流行病学
中国HIV/AIDS流行特点
22页,共104页,星期二。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疫情严重
专家估计,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4万(55万~85万人),截止2013年底,累计报告4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17万(其中,HIV ,AIDS );。
2013年,新发现HIV ,AIDS ,既往HIV 本年转化为AIDS 。
23页,共104页,星期二。
3、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
网络直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历年传播途径构成
24页,共104页,星期二。
HIV流行病学
流行模式多样化
25页,共104页,星期二。
HIV流行病学
中国艾滋病综合监测系统
26页,共104页,星期二。
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
27页,共104页,星期二。
28页,共104页,星期二。
吸附
↓
脱衣壳
↓
逆转录
↓
环化
↓
前病毒,整合
↓
转录, 翻译
↓
核心颗粒装配
↓
出芽
HIV的感染与复制过程:
29页,共104页,星期二。
30页,共104页,星期二。
HIV的吸附与脱衣壳过程
HIV表面的gp120与CD4分子结合→病毒外膜和CD4受体构象改变→允许gp120和辅助受体即嗜淋巴细胞受体(CXCR4)及趋化因子受体(CCR5)结合→第二个连接使病毒和细胞膜紧密结合, gp120构想改变与gp41分离,允许gp41和和细胞膜融合区结合→ HIV与细胞膜融合→HIV核心及RNA进入细胞浆。
31页,共104页,星期二。
2. CD4+T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
(1.)病毒直接损伤;(溶解破坏和诱导凋亡)
(2.)免疫损伤(CTL和ADCC);
(3.) HIV感染骨髓干细胞。
CD4+T淋巴细胞的极化群Th1/Th2失衡:Th2呈极化优势,抗病毒免疫应答弱化,抗原呈递功能受损、IL-2减少和对抗原反应活化能力丧失。极易发生各种感染
。因表面也有CD4分子。诱导产生NF-KB核因子抗原性相结合因子,防止细胞凋亡,可携带HIV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表面有低水平CD4分子表达。
。细胞因子产生障碍。 gp41抑制NK监视功能。
整个免疫系统的调节紊乱和功能破坏。
32页,共104页,星期二。
病理解剖
特点是组织炎症反应少,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多;
病变主要在淋巴结和胸腺等免疫器官,胸腺可萎缩、退行性或炎性病变;淋巴结病变可以为反应性,如滤泡增生性淋巴结肿或肿瘤性病变如:卡波西肉瘤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有神经胶质细胞灶性坏死、血管周围炎及脱髓鞘等。
33页,共104页,星期二。
四、临床表现
34页,共104页,星期二。
HIV自然史与临床症状、免疫功能和病毒复制关系
35页,共104页,星期二。
潜伏期
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9年,可短至数月,长可达15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36页,共104页,星期二。
临床分期
急性感染期
无症状感染期
艾滋病期
37页,共104页,星期二。
1. 急性感染期
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此期在血液中可检出HIV-RNA和P24抗原,而HIV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CD4/CD8比例可倒置。
传染病学艾滋病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