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WH脑疝患者护理
1页,共27页,星期二。
脑疝:指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当该分腔的压力高于临近分腔的压力,压力差使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颅神经 等受压和移位,从而形成的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综合征。(优选)WH脑疝患者护理
1页,共27页,星期二。
脑疝:指颅内某分腔有占位性病变,当该分腔的压力高于临近分腔的压力,压力差使脑组织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导致脑组织、血管、颅神经 等受压和移位,从而形成的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是颅内压增高的最严重并发症。
概述
2页,共27页,星期二。
颅腔被小脑幕分成幕下腔(容纳小脑、脑桥及延髓)和幕上腔。幕上腔又被大脑镰分隔为左右两部分(容纳左右大脑半球)。
概述
3页,共27页,星期二。
通过小脑幕裂孔有中脑和动眼神经,邻近有颞叶的钩回和海马回。
概述
4页,共27页,星期二。
颅腔与脊髓腔相连处称枕骨大孔,延髓与脊髓在此孔处相连,小脑扁桃体位于延髓下端背侧。
概述
5页,共27页,星期二。
小脑幕
小脑幕切迹/裂孔
大脑镰
枕骨大孔
概述
6页,共27页,星期二。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钩回疝
枕骨大孔疝---- 小脑扁桃体下疝
( 最常见 最有意义 )
大脑镰下疝
分类
7页,共27页,星期二。
分类
8页,共27页,星期二。
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
2、进行性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浅昏迷以至昏迷;
3、瞳孔变化:双侧瞳孔不等大,光反应消失;
4、运动障碍:出现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5、生命体征紊乱
临床表现
9页,共27页,星期二。
一侧小脑幕切迹疝引起的典型瞳孔变化过程
临床表现
10页,共27页,星期二。
枕骨大孔疝的临床表现
①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② 颈项强直,强迫头位;
③ 生命体征紊乱较早,意识改变较晚;
④ 早期出现呼吸骤停。
临床表现
11页,共27页,星期二。
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突然昏迷。昏迷后一侧瞳孔散大,偏瘫,
为小脑幕切迹疝。
突然呼吸不规则或停止,
为枕骨大孔疝。
临床表现
12页,共27页,星期二。
小脑幕切迹疝与枕骨大孔疝的主要区别:
生命体征
意识
瞳孔
临床表现
13页,共27页,星期二。
1、头颅CT 最常用
2、MRI
辅助检查
14页,共27页,星期二。
1.脑组织灌注量改变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3.潜在并发症:呼吸和心跳骤停
护理诊断
15页,共27页,星期二。
1.脑疝急救护理
(1)立即脱水治疗 病人一旦出现脑疝症状,应立即静脉输注高渗药物以降低颅内压。首选20%甘露醇与呋塞米(速尿)等强有力脱水剂快速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推注,暂时缓解病情,同时观察脱水效果。
护理措施
16页,共27页,星期二。
(2)维持呼吸功能 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抬高床头15~30 ' ,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昏迷时间较长的病人应取侧卧位,以防止舌后坠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造成病人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为病人吸氧,以维持适当血氧浓度。对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人工辅助呼吸。
护理措施
17页,共27页,星期二。
1.脑疝急救护理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病人呼吸、心率、血压、瞳孔、意识及肢体活动等,及早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4)紧急做好术前特殊检查及术前准备
(5)留置导尿
护理措施
18页,共27页,星期二。
①妥善固定 引流管口应高出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②控制引流速度 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过多过快。引流量应控制在每日500ml以内。
③观察引流液的性状 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脑室引流的护理
19页,共27页,星期二。
④保持引流通畅
⑤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量。
⑥按期拔管 一般引流术不宜超过5~7天;开颅术后一般引流3~4日,拔管前1日,应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如病人无头痛、呕吐等症状,即可拔管。
脑室引流的护理
20页,共27页,星期二。
脑室引流的护理
21页,共27页,星期二。
1. 向患者家属介绍颅内压增高的相关因素,控制高血压,保持情绪稳定
2. 避免感冒、咳嗽及便秘,防止胸内压、腹内压增高
3. 若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应及时来院就诊
4. 有外伤性癫痫病史的患
WH脑疝患者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