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2建筑设备自动化
2
主要表现在:
“拟人智能”特性及功能。
(1)具有感知、处理、传递所需信号或信息的能力;
中式控制系统
计算机实现集中控制出现的问题:
1)集中式的计算机控制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风险高度集中,虽然可采用双重计算机等冗余技术,但成本提高。
2)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工作在计算机端,使得太多太长的现场连线通过各类干扰环境到达现场,使系统抗干扰的设计和实现都十分困难。3)系统的规模受到较大的限制。
历史与现状
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克服计算机集中控制危险集中的致命弱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思想——危险分散,管理集中。
80年代:出现采用微型计算机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DCS是一种管理控制的模式,实质是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分布式控制系统向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结构模式过渡。
历史与现状
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网络技术——基于Web的Intranet 网络技术成为建筑物或企业内部的信息主干网络的主流信息。
(2)控制网络技术——在计算机互连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控制系统要向体系结构的开放性网络互连方向发展。
开放性控制网络具有标准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美国公布的《21世纪的技术:计算机、信息和通信》
研究报告书,21世纪BAS应具备:
LongWork和BACnet的组合方案
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3)智能卡技术——体积小、存储容量大、携带与使用方便、安全性与可靠性好、一卡多用。
(4)可视化技术——此技术是指基于网络化的视像传输、交互和提供多媒体视像服务技术。
(5)家庭智能化技术——通过家庭智能化技术,实现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
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6)无线电局域网技术——该项新技术利用微波、激光、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介,摆脱了线缆的束缚。
(7)数据卫星通信技术——又称为小型数据通信站(VSAT)是将通信卫星技术引向多功能、智能化、设备小型化,同时综合应用多波束覆盖、星载处理技术、地面蜂窝移动通信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等。
第2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与通信网络结构
主要内容: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基础
计算机控制技术
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
建筑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集成技术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内容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模式
智能建筑的综合布线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
(1)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一般由计算机、D/A
转换器、执行器、被控对象、测量变送器和A/D转
换器组成,是闭环负反馈系统。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
数据采集
控制
上述过程循环往复,使得被控参数按照指定的规律变化,满足要求。同时对被控参数的变化范围和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时监督,一旦发生越限或异常情况,声光报警,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做出回应,防止事故的发生或扩大。
(1)硬件部分
主要包括:1)主机
2)外围设备
3)过程输入输出通道
4)人机交互设备
5)通信设备
3)过程输入输出通道
①模拟量输入通道(AI)
作用:标准电流信号0~10mADC或4~20mADC转变为二进制数字信号,经接口送与计算机。
I/V(电流/电压)变换器:
将测量变送器输出的0~10mADC或4~20mADC变换为0~5VDC、0~10VDC或1~5VDC满足A/D转换器的输入量程信号需要。
多路开关(Multiplex):
将各个输入信号依次地连接到公用放大器或A/D转换器上。
采样保持器:
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T(采样时间)把时间和幅值上均连续的模拟电压信号,转变为在离散时刻0、T、2T、…、kT的离散电压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但在幅值上仍是连续的。采样宽度τ表示采样开关的闭合时间。
A/D转换器:
基于双斜积分式或逐次比较式的转换方法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
1和2建筑设备自动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