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浪派关于激浪派: 激浪艺术是个边缘现象, 它将实验艺术放到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和不同媒介的交叉地带,在音乐和诗歌、设计和诗、音乐和图形、音乐和戏剧表演、通俗艺术和高雅艺术、艺术与生活等概念的连结处。迪克。希金斯创造了“互动媒介”这个词,以便同“多媒介”这个概念相区别。多媒介来自于增加或者并置不同的材料,而互动媒介强调在特定空间不同艺术样式及其构成材质之间的关系,互动媒介的指导原则是削弱和减少而不是增加。用麦西那斯的话说,互动媒介也试图成为具体的、单形的、非戏剧性的东西,尤其也可以是乔治。布莱特的极简约主义那样简洁明确的作品。激浪派之由来: 1960 年10 月,麦素纳斯( e Maciunas) 打算办一本综合性的文化杂志,探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一些最新的艺术活动,他给这个杂志起名为《激浪派》(Fluxus )。但要涉及技术最新的创作领域,光靠杂志很难反映得充分周全,因此,他的这个杂志又进一步组织音乐会,组织艺术展览。这样一来,激浪派就繁衍成一个从事先锋派艺术活动的组织。这个组织在欧美以及日本从事艺术活动,出售他们的刊物及别的艺术作品,举办巡回展览等等。这个组织从 60年代一直存在至今。激浪派的性质有些像达达,但没有达达的那种开创性的历史地位以及开创者的那种惊世骇俗的效果。在它出现的年头—— 60年代——世人对先锋派艺术的承受力已经是曾经沧海: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偶发艺术、表演艺术,这些艺术流派已经为西方现代艺术提供了最出格的手法。所以在激浪派出现之时,它的艺术家们基本上并没有打开什么新的思路,只是继承了上述先锋派艺术的思路和做法,并且坚定不移地把离经叛道作为他们艺术的创作方针。他们要把反艺术、反规律、反理性、反常规作为一个永久的主题在艺术中保持下来。这种做法是必要而且可贵的。因为从达达开始到后来的偶发艺术等做法,由于艺术创作不再是为建立风格而是为了表达一种造反的态度,这种表态通常寓形于蓬头垢面、不履不衫甚至奇形怪状中,因此这路艺术总是和人们习惯里的和谐参差着。于是观众和艺术家仿佛有一种默契,彼此点到为止,不能老这么干。观众照样去收藏规矩的艺术,艺术家接着创作成形像样的风格,这种庸常流程的解毒剂于是只得被批评家收起藏好。激浪派的存在成了一个巡回医疗队,它在世界各处办展览,不断地把这种造反精神的艺术活动展现给世人,时时地提醒世人,对艺术可以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态度,一种倒行逆施的做法。这种态度和做法,让人从规矩中解脱,从异化中还原,让人重新体会生命,重新思考做人。激浪派发展史:当时, 为了阻扼苏联文化对美国盟国所造成的大面积恐怖和忧虑,美国中央情报局开始秘密资助一些在西欧开展的文化活动,包括美国风格的现代主义艺术(如纽约画派)展览,而一些美国艺术家以美军驻欧基地为掩护,从事一些破坏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反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后来成激浪艺术家的艾米特·威廉姆斯曾经为美军报纸《星条旗》做设计工作;而纽约激浪艺术的总导演乔治·麦西纳斯曾经为美驻德国威斯伯登空军基地的 PX商店做设计工作。但激浪艺术的开端的标志还在于他们一群文化人创造能量的突然释放,1962 年美国前卫与欧洲前卫相遇,地点当时并不重要,今天却是历史性的,这就是威斯伯登的省立博物馆,在这个博物馆拉开了激浪艺术节系列活动的序幕。激浪艺术活动可以追溯到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的黑山学院。1952 年,作曲
激浪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