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琥珀?教学设计
第 3 页
长春版?琥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作者是德国作家柏吉尔,他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介绍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开展
长春版?琥珀?教学设计
第 3 页
长春版?琥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作者是德国作家柏吉尔,他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介绍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开展的过程,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文章可以分为三局部。
第一局部:〔1~14自然段〕先表达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其中3~12段讲述了挂在老松树上的松脂球的形成;13、14段讲述松脂球变成化石,即琥珀的形成。其中包裹着一对天敌,说明这块琥珀很少见。第二局部:〔15~19自然段〕接着表达了琥珀的发现。渔民确认了它是琥珀,并且说“这是很少见的〞。第三局部:〔20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全段共4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层层推理,得出最后的判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二是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要紧紧抓住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一重点来突破,围绕着“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让学生讨论。文章内容和课件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明白琥珀的成因和形态。
第 3 页
教学目标:
,会写个8个字。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理解琥珀形成过程,培养、提高学生想象力。
。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琥珀形成的过程,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汇报预习
1、出示琥珀图片〔或者实物〕,简单介绍相关资料。
2、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3、字词汇报
读准字音:松脂 渗出 拂拭 澎湃
看准字形:辣 湃 拭 黏
4、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第 5 页
第一局部:〔1~14自然段〕先表达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其中3~12段讲述了挂在老松树上的松脂球的形成;13、14段讲述松脂球变成化石,即琥珀的形成。其中包裹着一对天敌,说明这块琥珀很少见。
第二局部:〔15~19自然段〕接着表达了琥珀的发现。渔民确认了它是琥珀,并且说“这是很少见的〞。
第三局部:〔20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二、学习琥珀的样子
通过父亲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块非常罕见的琥珀,那么,这块琥珀到底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
【精选】长春版《琥珀》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