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地貌
第1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冰川
冰川是指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而成的,通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是极地气候和高山冰雪气候的产物。
雪线触及地面是发生冰川的必要条件。
第2页暖型两类。
冷型成冰:在低温而干燥的环境下,依赖积累雪的厚度对下部粒雪产生强大的压力,直至足以排出粒雪中的空气空隙趋向成冰川冰。
积雪压实
第18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暖型成冰:
在温度稍高情况下表层粒雪融化,融雪水下渗贯注于下层粒雪间隙之中,并以粒雪为核心又产生新的冻结,促进了粒雪的成冰过程,它的特点是成冰速度比较快,冰的气泡少、密度大、透明度高。
第19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通过粒雪不断被压实或冰融水渗侵再结晶作用,使其密度不断增大, 左右时,晶粒间失去透气性和透水性,成为冰川冰。
第20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冰川冰
第21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冰舌
在重力和压力的作用下,冰体向雪线以下地区缓慢流动,伸出冰舌,形成冰川。
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十几到几百米不等(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坡度与冰川厚度)。
第22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冰舌融水
冰舌:山岳冰川离开粒雪盆后的冰体部分,呈舌状。与消融区大体相当,是冰川作用最活跃的一段。表面常有冰面流水,冰裂隙,其前端常因冰雪补给和消融对比的变化而变化,发生冰川的进退。
第23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高大的冰塔林
由于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的不同,或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造成一些裂缝和裂隙,这些纵横相间的裂隙将冰川分割成一个个冰块,成群分布称为冰塔林。它往往已经于冰舌分离。
第24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珠峰绒布冰川的冰塔林
冰塔林是一种罕见的珍稀的景观。在海洋性冰川上不能形成冰塔林,因为它冰温高、消融快、运动的速度也快,冰塔林是大自然慢慢地精雕细刻的作品,只有在大陆性冰川上才可能出现冰塔林,而且还要在中低纬度的地区,高纬度地区的冰川上也不能形成冰塔林。
第25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绒布冰塔林
冰塔林中,冰川消融得很厉害
第26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冰塔林
第27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冰川融水
南极
第28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二、冰川的类型
按照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大类。
:指高纬极地区大面积厚度逾千米的冰体。由于它的表面中部凸起似盾似盖,所以也称冰盾或冰盖,是不受地形约束而发育的冰川。习惯上把超过50000km2面积的冰川才当作冰盖。
主要有:南极冰盖(1380万km2);
格陵兰冰盖(170万km2 )。
第29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南极冰盖1
南极冰盖
第30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南极冰盖2
南极冰盖
南极大陆的冰盖厚度深达几百至几千米,而且气候极其寒冷,成冰过程中无融化现象
第31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南极冰盖3
南极冰盖
第32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南极冰盖边缘
南极冰盖边缘融化崩塌
第33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南极冰盖边缘融化崩塌
第34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南极冰山
第35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第36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第37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格陵兰冰盖
冰盖占据格陵兰岛81%的面积。它已经冻结了几百万年。但其解体却可能在数十年或数百年中发生。”
格陵兰许多巨大的冰川正在加速运动,融化的速度比此前任何科学预期快得多,比任何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行动更果决。其拥有的冰足以将全球的海平面升高6米左右。如果这成为事实,世界主要港口城市和一些人口密集中心都将被淹没。
第38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第39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2、山岳冰川
山岳冰川是完全受地形约束而发育的冰川。主要分布于中低纬高山地带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区,在亚洲山区尤其发育,沿山坡或槽谷呈线状向下游缓慢流动。
根据冰川形态、发育阶段和地貌特征的差异,山岳冰川可再分为:冰斗冰川(数km2)、悬冰川(<1km2)、山谷冰川、山麓冰川、平顶冰川或冰帽、再生冰川以及山麓冰川。
第40页,共137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冰川地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