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台湾竹编家邱锦缎女工艺家的编织梦近年来, 台湾著名竹编工艺家邱锦缎因技艺精湛, 异军突起, 竹编织工艺作品, 屡创佳绩, 其所创立的“锦缎竹编工作室”更是打响名号,在海内外备受瞩目。邱锦缎的父母在南投鹿谷乡溪头经营民宿, 她的童年, 是在竹林中长大的。故乡溪头有着数不尽的孟宗竹林, 台大竹类标本园里还有各式各样的竹子。春夏秋冬四季的森林, 气候不同呈现丰富多层次的林相, 还有夜晚的松涛声不绝于耳。邱锦缎在竹子生生不息的命运中,看见生命不断“重生”的喜悦。因缘际会走上了艺术之路邱锦缎原本在竹山小学服务, 因缘际会于 1993 年参加由“农委会”办理、在竹山高中研习的竹编班,从此走上了艺术之路。竹山高中美术工艺科设立于 1974 年,时值台湾竹产业成长时期(1971-1975) 。为了全力辅助竹材加工业的发展,培养设计及技术人才, 台当局设立竹材加工区, 并在竹山高中设立美术工艺科举办各项研习。竹山高中为竹山地区向“农委会”争取了长达 5 年的竹材利用推广计划,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邱锦缎正是其中之一。邱锦缎白天工作、晚上进修。5 年结业时, 已经学会所有基本编织技法。她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 使得其进步迅速, 为日后竹编创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当时教授竹编的几位启蒙老师皆是台湾竹编界大师,有黄涂山、张辉商、林坤海、林根在、赖进益等人。 1997 年,邱锦缎结业当年,便应聘成为著名工艺家黄涂山老师的助教,长达 3 年,得以在大师身旁继续学习创作、教学,受益匪浅。 2002 年。邱锦缎又得以在工艺研究发展中心,向王清霜老师学习天然漆艺。王清霜善于运用天然漆涂装竹艺作品, 使作品能得以长久保存。由于长时间的练习, 邱锦缎培养了精湛的技艺, 一出手就不同凡响。 2003 年,她第一次参加比赛,就以作品《双钱花龙》荣获第 11 届台湾工艺设计竞赛新人奖。这是她最喜欢的作品之一。瓶口曲线柔美优雅, 造形古典, 立体结构的松叶编, 缀以双钱结, 饰上小细花,荷叶边收口,孔雀花编法,典雅到极致;2005 年,作品《重生》荣获第十届大墩首奖,角锥立体造形,三角纹编织法,照相呼应,有别于一般平面的编纹,象征着竹子生命的延续。 2007 年间,邱锦缎参与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的“时尚工艺”计划, 与设计师共同研发并与异质材料结合, 制作台湾原创的设计新作--Yii 品牌, 行销法国、意大利、米兰等国家。全身心投入个人创作教学很长时间里, 邱锦缎都是白天在学校代课, 晚上进修。工作之余,还接受单位或个人委托制作,以手提篮、花篮、水果篮、花器、时钟等作品为主。 2009 年。她的工作室正式成立, 才辞去学校工作, 全身心投入个人创作、教学。锦缎竹编织工作室,占地虽仅 80坪(1 坪约 平方米),却不可小观。工坊包含竹编织作品展示间、竹编织工作室及竹编机具工作间 3 个部分,主要营运以竹工艺推广教学为主。位于竹山往鹿谷途中,到溪头的游客可顺道前往参观,琳琅满目,皆为大师之作。 2010 年,邱锦缎的工作室获选第四届“台湾工艺之家”。除提供参观展览, 推广竹工艺教学外, 因应“劳委会”办理“名师出高徒, 技艺永传承”计划, 邱锦缎还让年轻人进驻她的工作室学习竹艺。竹工艺教学是邱锦缎最有兴趣的工作之一。目前, 担任竹山镇公所竹编班讲师及中区职训局竹编工艺讲师的邱锦缎, 最大的心愿是能
谈台湾竹编家邱锦缎女工艺家的编织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