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思想的对比.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思想的对比.doc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思想的对比异化在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他们哲学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对异化的批判与消除异化途径的认识上二者却迥然有别。这两种不同思考异化的视角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时至今日都不过时。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是同时代人, 他们生日相同, 相差五岁。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统治地位的变革时代。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都对时代持激烈的批判态度。在他们看来, 现代社会虽然在生产力、科学技术、财富创造等方面优越于先前的所有时代, 但是在人所遭受的奴役与异化方面也是空前的, 他们都将人的异化视为时代的最大问题和最不人道之处。一、对异化的不同批判面对 19 世纪的欧洲社会, 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当时人的异化处境。他们在对异化的关注视角、异化的表现以及异化的态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见解。(一) 异化的视角不同: 经济生产领域与精神文化领域。马克思在经过了早期从事编辑工作的经历和对黑格尔法哲学与国家哲学的批判后意识到, 要对现代社会有更好了解就必须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去寻找。因此, 19 世纪 40 年代马克思转向了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既达到了对现代社会的彻底批判, 又达到了对现代社会人之异化处境的彻底揭露。具体而言, 马克思通过对现代社会资本与劳动对立的分析,批判了现代社会的异化劳动; 通过对社会分工的分析, 批判了分工作为一种外在力量对人的发展的制约; 通过对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通的要素“商品”的分析,揭露了现代社会的商品拜物教, 在商品拜物教的基础上, 又进而揭露了现代社会的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可以说, 马克思主要是通过对经济生产领域的研究来揭示现代社会的异化, 并从经济生产领域出发寻找异化产生的根源。克尔凯郭尔与马克思从经济生产领域关注异化的视角不同, 他始终将关注的视角停留在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对当时人的精神状况、文化领域的观察以及对个体生命的体悟, 克尔凯郭尔批判了资产阶级市侩主义、精神堕落、大众社会与大众文化。他指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集体生活的时代, 人人都争相成为集体的一员, 而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却被看作是最微不足道的。在这样的时代趋势面前, 个人越来越远离自我、越来越失去主观性与内在性。克尔凯郭尔认为“公众”是时代最大的幽灵, 它神秘而不可捉摸却又无处不在、势不可挡。他还批判了与“公众幽灵”具有促进关系的“现代报刊”。需要说明的是,“公众”在克尔凯郭尔那里, 并不是日常讲的人民大众, 而是一种抽象,是指与个体相对的“大众社会”、“群众意识”。(二) 异化的表现不同: 人之自主性的丧失与人之个体性的湮没。马克思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讨论了“异化劳动”, 在他看来在资本与劳动对立的现代社会, 劳动形式是异化的, 而不是人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的体现。这种异化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工人所生产的产品成为与工人相敌对的力量,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 产品的力量就越大, 而工人就越渺小。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分析得出所有商品只以价值的形式进行交换, 劳动产品被转化为商品。以“商品生产”为核心的现代社会, 具有不同于以往时代的神秘与颠倒性质,“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 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 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人手的产物被看作是脱离生产者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它们彼此之间发生关系。马克思把这称之为“拜物教”。商品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特性, 受到人们的膜拜。在商品拜物教的基础上, 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货币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都是在商品拜物教的基础上产生的, 只有在以“商品形式”进行生产的现代社会, 才会产生对货币与资本的无限需求和崇拜。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人自身的产物成为一种外在于人的独立力量而统治着人。马克思还批判了社会分工, 认为分工作为一种客观的社会力量把人们束缚在不同的劳动领域,使人的发展越来越片面。总而言之, 马克思认为在现代社会人日益丧失其自主性与独立性, 而受外在力量的控制、受物的奴役。与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社会分工、商品拜物教等视角出发揭示人的异化处境不同, 克尔凯郭尔则将目光转向了对人的“平均化”的分析与批判。他认为,现时代是一个逐渐走向同质与枚平的时代, 它的推动力量是作为幽灵的公众, 采取的形式是平均化。克尔凯郭尔指出:“最大的幽灵就是公众。”公众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做,却笼罩着所有人, 无论是谁都很难从中逃脱。“公众”成了社会的普遍追求与标准所在, 人们不愿再奋力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体, 而是极力成为公众中的一员。克尔凯郭尔认为现代人日益走向平庸与趋同, 而缺乏

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思想的对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111 KB
  • 时间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