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元胡—水稻高效模式关键栽培技术
摘要 根据元胡的生长特性,在浙北平原地区研究元胡—水稻轮作的种植模式,利用冬闲田种植元胡,减少季节性抛荒,增加绿色过冬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为本地区应用该模式提供技术开沟,选择做畦宽100 cm左右,沟宽25~30 cm,沟深15~20 cm,边开沟边粉碎沟土,碎泥均匀自动向两侧抛撒覆盖在种茎上[3]。最好开沟2次,第1次开沟后用稻草(还田的稻草)覆盖田畦,~ t/hm2后,再进行第2次开沟覆土,使第2次覆土厚度达到2~3 cm,既能固定稻草,又可避免裸露种茎,同时人工开好边沟、腰沟,确保排灌水通畅。 施肥
元胡在适施基肥的基础上,应重施腊肥,在12月化学除草后施用碳酸氢铵375~450 kg/hm2、过磷酸钙450~600 kg/hm2,混匀后撒施畦背,有利促进多分枝,增加地下茎节数,也可促进秸秆腐烂分解;看苗施春肥,元胡2月出苗后及其后3月地上部分旺长期、4月地下茎膨大期都需要补充肥料,可在2月底至3月初用尿素75~90 kg/hm2兑水泼浇或雨天进行撒施,以后再看苗情长势可再追肥1次。
水分管理
元胡不同生长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播种后若遇干旱应及时灌水,可促进早发根,地下茎膨大期须保持土壤湿润,若遇久旱未雨时,应适当灌水,浇灌时间宜在清晨或傍晚地表温度较低时进行,以多半沟水浸灌为宜,水不能淹过畦面,促进元胡地下茎块生长;如遇大雨,注意排水降湿,做到沟内不留水,畦面土壤湿度过大,易感染病害。
病草害防治
元胡病害主要为霜霉病、菌核病。霜霉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一般在3月中旬开始发生,一直到5月都能危害。在发病初期选用霜脲·锰锌、烯酰吗啉或唑醚·代森联交替喷雾防治,根据田间土壤湿度轻重确定用药时间,一般每隔7~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菌核病主要危害元胡的茎基与叶片,在发病初期用菌核净、腐霉利或嘧霉胺交替喷雾防治,每隔7~10 d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元胡播种后出苗前,一般在12月杂草种子萌发后,可用30%草甘膦水剂或用200 g/L草铵膦水剂兑水喷雾除杀。元胡根系分布浅,地下茎沿表土生长,一般不宜中耕除草,可在春季旺长期,选晴天露水干后、追肥前进行人工除杂草2~3次。
适时收获与初加工
适时收获。5月中旬,当植株地上茎叶枯萎后,选晴天及时收获。清理田间杂草,用四齿耙等工具浅翻,翻土不能太深,以免把块茎埋在下面,边翻边捡,收获的元胡不宜放在太阳下曝晒,应及时运回室内摊开晾晒,也不能装袋长时间堆放,否则容易发生霉烂现象。选择大小均匀、无破损的块茎留种,留种元胡在室内堆放数天,待表面发白后就可拌干燥细沙贮藏。
初加工。将延胡索块茎用1 cm竹筛分成大小两级,洗净泥土,除去杂质,盛入竹筐,浸入沸水,大的煮4~5 min,小的煮2~3 min,煮至块茎横切面呈黄色无白心时捞出,晒3~4 d后放回室内回潮,使元胡内部水分外渗,再晒至干燥。如遇雨天可在50~60 ℃的烘房内烘干。
3 水稻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前茬元胡生育期较长,为了争取季节,选择株型适
海宁市元胡—水稻高效模式关键栽培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