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感染也可发生在间隔缺损部位、腱索或心壁内膜。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又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当前1页,共43页,星期日。
血尿提示肾梗死。红细胞管型和大量蛋白尿提示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当前15页,共43页,星期日。
心电图 无特异。偶可见急性心机梗死或房室、
室内传导阻滞或心肌炎心电表现。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瓣周并发
症等支持心内膜炎诊断。经食管超声诊断率高。
超声心动图还可诊断出基础心脏病。
X线检查 肺部多处小片状浸润阴影提示脓毒性
肺栓塞所致肺炎。左心衰时有肺淤血或肺水肿
征。细菌性动脉瘤可致主动脉增宽。胸透可发现
人工瓣膜移位或异常活动。
CT扫描有助于脑梗死、脓肿和出血的诊断。
当前16页,共43页,星期日。
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心动图表现
当前17页,共43页,星期日。
当前18页,共43页,星期日。
当前19页,共43页,星期日。
[诊断和鉴别诊断]
阳性血培养有重要诊断价值。以下表现怀疑本病 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原因不明发热一周以上②新出现心脏杂音或原有杂音发生改变
③动脉栓塞无原因解释
④原因不明的心力衰竭
⑤心脏手术伴持续性发热一周
发热伴有心脏杂音,尤其是原有杂音发生改变,贫血、血尿、脾大、白细胞增高和伴或不伴栓塞时,可诊断本病。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在原有心脏瓣膜病的基础上发生。发现周围体征提示本病。
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又缺乏特异性,需鉴别的疾病较多如急性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左房黏液瘤、淋巴瘤、结核病等。急性者应与败血症鉴别。
当前20页,共43页,星期日。
系统性红斑狼疮
急性风湿热
当前21页,共43页,星期日。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
凡符合两项主要诊断标准;或一项主要诊断标准和三项次要诊断标准;或五项次要诊断标准可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
主要诊断标准:①两次血培养阳性,且为同一病原菌;②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或新的瓣膜关闭不全,心内脓肿,新出现的人工瓣膜移位。
次要诊断标准:①基础心脏病或静脉滥用药物史;②发热,体温≥38°C;③血管现象:栓塞、细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淤点以及Janeway损害;④免疫反应:肾小球肾炎、Osle结节、Roth斑及类风湿因子阳性;⑤血培养阳性,但不符合主要诊断标准;⑥超声心动图发现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但不符合主要诊断标准
当前22页,共43页,星期日。
[治疗]
抗微生物治疗 为最重要的治疗措施。用药原则为:早期、足量、长疗程。抗菌素使用越早瓣膜损害越轻。
①早。连续送检3-5次血培养后立即用药。
②大剂量、长疗程。充分用药,以达到完全
消灭藏于赘生物内的致病菌。
③静脉用药为主。
④病原微生物不明时,根据经验选择杀菌抗
菌素。
⑤培养出致病菌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指导
应用抗菌素。
当前23页,共43页,星期日。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
致病菌
抗微生物药物
疗程
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肺炎球菌)
对青霉素不过敏者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选用头孢曲松或万古霉素
4周
对青霉素耐药的链球菌
青霉素+庆大霉素;或万古霉素
4周
肠球菌
青霉素+庆大霉素;
氨苄西林+庆大霉素;
4~6周
金黄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敏感—奈夫西林+庆大霉素
甲氧西林耐药—万古霉素
4~6周
真菌
两性霉素B
数月
当前24页,共43页,星期日。
外科治疗
有严重并发症或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应 及时手术治疗。
当前25页,共43页,星期日。
(三)并发症
1,心力衰竭 最常见
2,心肌脓肿 主动脉瓣环处常见
3,心肌梗死 主动脉感染时多见
4,化脓性心包炎 少见
5,细菌性动脉瘤
6,迁移性脓肿
7,神经系统 脑栓塞最常见
8,肾脏 肾动脉栓塞和肾梗死
当前26页,共43页,星期日。
[预防]
有易患因素者,包括心脏瓣膜病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先天性心脏病者,在口腔、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消化道手术或器械操作时需预防性应用抗菌素。
[预后]
未经治疗的急性患者几乎均在四周内死亡。
亚急性着的自然病史一般≥6个月。预后不良因素中以心力衰竭最重,其他为主动脉瓣损害、肾功能衰竭、革兰氏阴性杆菌或真菌感染、瓣环或心肌脓肿等。
抗菌素治疗越早
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