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对文本选择的启示
袁莉莉 曹穗蓉 摘要: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转换,一种交际互动,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活动。因此翻译过程具有复杂性,涉及多种选择,而每一次翻译行为及其参与者所做出的各种选择是由诸多层次的目的来
在表1中,莱思总结出了三种不同的文本类型的语言功能、语言特点,以及在翻译过程中的译文目的、文本焦点和具体的翻译方法,为我们在翻译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更具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信息文本的翻译中应“忠实”于源语文本的客观事实内容,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接完整地传递内容,实现译文与原文信息数量的对等。在表情文本的翻译中应“忠实”于源语文本的发送者,通过仿效原作者,突出原文的形式和情感,实现译文与原文在艺术形式和表达感情上的对等。在感染文本的翻译中应“忠实”于译文文本的接受者,通过编译、改译等翻译技巧的运用,突出译文的感染效果,实现译文与原文在读者身上产生的效果的对等。
传统的“忠实”论不考虑文本类型,不注重预期效果,不考虑目的语文化的读者能否接受,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和原作者,显现出极端性和非普遍的局限。而功能翻译理论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考虑译文读者接受情况,从不同层面实现“忠实”,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功能翻译理论的语言功能和文本类型理论为长期以来占据翻译界重要地位的“忠实”论作了合理的补充,同时也为现实生活中某些看似违反翻译标准却有较好实际效果的翻译尝试和翻译方法(如删减法、改译法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目的论”为核心的功能翻译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语用为起点,以翻译的目的、译文的功能为标尺来确定翻译策略,并且选择把原文中的哪些材料传译到译文中(吴文安,2003)。“信息型文本”的主要功能在于向读者告知真实世界的客观物体和现象,而语言和文体形式的选择要服从这一功能。这类文本包括新闻报道、商业文书、产品使用手册、官方文件、教学材料、报告、科技文献等。为了达到根据源语文化交际情景确定目的文化具体交际模式的目的,此时应采用诺德的“工具翻译”中的“等功能翻译”(Equifunctional Translation),也就是说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相等,读起来没有翻译的痕迹,感觉就如同读原文一样。
例如:
All the way along the line,from the border right up to Peking,as far as the eye could see,the countryside was literally covered up with a green carpet of growing crops,holding a promise of bumper harvests.
从边境乘火车直上北京,一路上极目四望,但见一片片农作物茁壮生长,仿佛绿色的地毯覆盖着整个田野乡间,到处是丰收在望的景象。
将“holding a promise of bumper harvests”译成“到处是丰收在望的景象”,生动地表达了“holding a promise of bumper harvests”的含义。尽管原文中没有“景象”,但读者会知道这个小句传递的就是“丰收在望的景象”这一信息。这种不求形式对等、只求达意的翻译方法,符合文本类型理论所提倡的信息传递功能。
在“表情型”文本中注重用语言的适当形式(如词汇、句法甚至音韵)来表达作者或是说话者的情感和语言的美学功能,作者选定的文体形式与文本意义有关,文本对读者产生美学效果。这类文本包括各类文学体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以及领导人的政治言论。为了从原文作者或是说话者的角度出发再现原文交际文化,这时就应采用诺德的“纪实翻译”的策略。请看下例:
At seventeen the promise of Noelle’s early beauty had been more than had matured into an exquisite had fine,delicate features,eyes a vivid violet color and soft ash-blond skin was fresh and golden as though she had been dipped in honey.(Sidney Sheldon:The Other Side of Midnight,1973)
译文I:
17岁时,萝爱拉就出落得更加尽善尽美了。一对动人的大眼睛,
功能翻译理论对文本选择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