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推二级结论
物理概念、规律和课本上的知识是“一级物理知识”,此外,有一些在做题时常常用到的物理关系 或者做题的经验,叫做“二级结论”。这是在一些常见的物理情景中,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 或者解决某类习题的经验,这些知识r小于姑时尤=vGt-^at2
追及、相遇问题
匀减速追匀速:恰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v匀二1/匀减
1/0=0的匀加速追匀速:V匀”匀加 时,两物体的间距最大"max
同时同地出发两物体相遇:位移相等,时间相等。
A与B相距d, A追上B: Xa=Xb+(J,相向运动相遇时:Sa+Sb=c/。
物体刚好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
绳(杆)连接:沿绳方向分速度相等一一将两个物体的实际速度沿绳、垂直绳方向分解。
小船过河:
(1)当船速大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t = d/v船
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s最短 s=d d为河宽
⑵当船速小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f = d/v船
:
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s = d x %
V船
(1)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其加速度恒定为g,将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起点移至同一点,则速 度矢量的末端在同一竖直线上。
(2) 平抛运动的速度偏转角。与位移偏转角a满足:tan6*=:
末速度反向延长线过该过程水平位移的中点;
位移延长线过末速度竖直分量的中点。
(3) 平抛运动时间决定因素:
①竖直下落高度确定,则由竖直高度确定:
X
②水平位移确定,则由水平初速度确定:f =一
V
:
(1) 上升至最高点时,竖直分速度减为0,水平分速度等于初速度水平分量;
(2) 上升与下降过程对称,到最高点前运动可视为反向平抛运动,过最高点后运动可视为平抛运动;
(3) 抛射角为45°时,水平射程最大。
三' 牛顿运动定律
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SFV = miaix + m2a2v + m3a3x , XFy = mxaXy + m2a2v + m3a3y
(整体法——求系统外力)
:
a=fig
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o=gsina
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秫1上,则和秫,的相互作用力为『N =—
+ m2
有无摩擦都一样,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
,刚好脱离时。弹力为零,此时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之前整体分析,之后隔离分
最高点分离
在力F作用下匀加速运动 在力F作用下匀加速运动
,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
:a,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竖直平面圆周运动最低点)
失重:ay向下;(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竖直平面圆周运动最高点)
四' 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1 -向心力公式:Fn f2R-m(Dv
变速圆周运动动力学:沿半径方向外力Fn -改变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外力改变速度大小。
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
(1) “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痂,最低点最小速度]海,
要通过顶点,.
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拉力差6mg.
(2) 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下摆到最低点:弹力3秫g,向心加速度2g
(3) “杆”:最高点最小速度0,最低点最小速度7^戒・
对最高点(v临=y[gR )
v> V临,杆对小球为拉力
v = v临,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
VVV临,杆对小球为支持力
4.
海平面重力加速度g =
GM
g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GM
(R + /?)2
R2
(R + "
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基本模式:"引力=向心力”,只选向心力公式。
人造卫星:
加速度华,线速度?=
r
件角速度口 =件,周期e]涂
高度大则加速度小、线速度小、角速度小、周期大。同一轨道上各卫星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 周期均相同。
对于相同质量的卫星,高度越大动能越小、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越大。
由卫星的运动学参量求不出卫星的质量和所受的引力。
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h- , v- □
7.
卫星变轨:v2 > Vj > v4 > v3
8.
4/广3
天体质量可用绕它做圆运动的行星或者卫星求出:M=~^r
9.
10.
3 77
天体密度可用近地卫星的周期求出Q =亩3
卫星因受阻力损失机械能:高度下降、速度反而增加、周期减小。
11.“黄金代换”: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引力
高中物理必备的二级结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