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通信系统介绍
一、短波通信概述
短波通信是利用波长为100-10米(3-30兆赫兹)的电磁波进行的无线电通信,也称高频通信,主要靠天波传播,可经电离层一次或数次反射,最远可传至上万公里,如按气候、子数(即电密度)来表示。电离层的高度和浓度随地区、季节、时间、太阳黑子活动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决定了短波通信的频率也必须随之改变。
短波频率范围
电离层最高可反射40MHz的频率,。根据这一特性, - 30MHz。
短波传播途径
短波的基本传播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地波,一个是天波。
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其传播距离取决于地表介质特性。海面介质的电导特性对于电波传播最为有利,短波地波信号可以沿海面传播1000公里左右;陆地表面介质电导特性差,对电波衰耗大,而且不同的陆地表面介质对电波的衰耗程度不一样(潮湿土壤地面衰耗小,干燥沙石地面衰耗大)。短波信号沿地面最多只能传播几十公里。地波传播不需要经常改变工作频率,但要考虑障碍物的阻挡,这与天波传播是不同的。
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天波。短波信号由天线发出后,经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又由地面反射回电离层,可以反射多次,因而传播距离很远(几百至上万公里),而且不受地面障碍物阻挡。但天波是很不稳定的。在天波传播过程中,路径衰耗、时间延迟、大气噪声、多径效应、电离层衰落等因素,都会造成信号的弱化和畸变,影响短波通信的效果。
四、单边带概念
在无线电通信中,传送信息的载体是特定频率的载波(也称为主频)。那么信息又是如何放到载波上的呢?这就引出了“调制”的概念。调制就是将信息的动态波形通过一定形式加到载波上发送出去,接收台收到被调制的载频信后,再还原信息。调制分为幅度调制(简称“调幅”)、频率调制(简称“调频”)、相位调制(简称“调相”)三种。中波、短波一般采用调幅方式,超短波一般采用调频方式。
根据国际协议,短波通信必须使用单边带调幅方式(SSB),只有短波广播节目可以使用双边带调幅方式(AM)。因此,国内外使用的短波电台都是单边带电台。
单边带的定义
调幅信号的频谱是由中央载频和上下两个边带组成的。将载频和其中一个边带加以抑制,剩下的一个边带就成为单边带信号。如果用一个边带再加上部份载频或全部载频,就成为兼容式调幅信号。下面用图示的方法说明单边带信号是怎样产生的。
单边带的优点
单边带的优点是:
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减少信道拥挤;
节省发射功率约四分之三;
减少信道互扰;
抗选择性衰落能力强。一部100W单边带电台的实际通话效果,相当于过去1000W以上双边带电台。
五、优化短波通信的方法
由于短波传输存在固有弱点,短波信号的质量不如超短波。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改善短波信号质量,使其尽可能接近超短波。改善短波信号质量的三大要素是:正确选用工作频率;正确选择和架设天地线;选用先进优质的电台和电源等设备。
正确选用工作频率
短波频率和超短波频率的使用性质完全不同。超短波属于视距通信,距离短,可以固定使用频段内的任何频点;而短波频率则受到电离层变化、通信距离和方向、海拔高度、天线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用同一套电台和天线,选用不同频率,通信效果可能差异很大。
对于有经验的短波工作者来说,选频并不困难,其中有明显的规律性可循。一般来说:日频高于夜频(相差约一半);远距离频率高于近距离;夏季频率高于冬季;南方地区使用频率高于北方;等等。另外,在东西方向进行远距离通信时,因为受地球自转影响,最好采用异频收发才能取得良好通信效果。如果所用的工作频率不能顺畅通信时,可按照以下经验变换频率:
(1)接近日出时,若夜频通信效果不好,可改用较高的频率;
(2)接近日落时,若日频通信效果不好,可改用较低的频率;
(3)在日落时,信号先逐渐增强,而后突然中断,可改用较低频率;
(4)工作中如信号逐渐衰弱,以致消失,可提高工作频率;
(5)遇到磁暴时,可选用比平常低一些的频率。
利用计算机测频软件预测可用频率对短波通信很有帮助,是国外经常采用的先进技术手段。计算机测频系统能够根据太阳黑子活动规律等因素,结合不同地区的历史数据,预测两点之间在未来一段时期每天各时节的可用频段,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政府的计算机测频系统数据比较准确,它们通过分布在全球的监测点采集和跟踪各种环境参数的变化提供频率依据。其中澳大利亚的ASPAS系统面向全世界提供测频服务,安装和服务费用不高,很有使用价值。
正确选择和架设天线地线
天线和地线是很多短波用户容易忽视的问
短波通信系统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