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和医学责任
内容提要
医学模式
医学目的
医学责任
第一节医学模式
一. 医学模式的概念
医学模式是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的一种高度哲学概括,是一种特定的观念形态。
医学模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为它并非客观存在的,而是人们主观上、头脑里的一种观念模式或思维方式。
一定的医学模式还体现在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学管理和医学著作中。
二. 医学模式的演变
医学模式的演变是在医学实践活动和医学科学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医学发展过程:
原始医学经验医学近代(实验)医学现代医学
医学模式发展过程: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Spiritualistic Medical Model)
产生于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
人们尚未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和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感到神秘莫测
在这种医学模式的支配下,对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巫医术。这种巫医混杂的习俗就是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Nature-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步摆脱了原始宗教的束缚,产生了朴素唯物的、自然辩证的自然哲学观
同时,对人体生理、病理知识和临床的实践经验的积累,使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和整体观念。如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为医学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创造了条件,为古代医学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继承和升华提供了基础,从而建立和发展了古代医学理论体系
以上两种医学模式均在经验医学时代产生
(三)机械论医学模式(Mechanistic Medical Model)
该模式的产生与机械唯物主义的形成密切相关
17世纪和18世纪,自然现象力学原则解释; 人机器
机械论医学模式对于医学科学摆脱宗教、经验哲学以及唯心主义的影响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把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单地用机械原理来解释,从而导致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弊端
(四)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18世纪后,由于生物学理论、显微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奠定了近代实验医学的基础。
19世纪自然科学的3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本质,也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医学领域创造了条件
19世纪下半叶开辟了细菌学时代,当时人们对付传染病的概念主要是保持宿主、环境、病因3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平衡破坏即可生病。这种维护生态平衡的观念,称为生态学模式
病因
宿主
环境
由于生态学模式的3个因素都从纯生物学角度分析和研究健康与疾病现象,强调宿主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而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又称为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从其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细节、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来说,是个巨大的进步,它曾为人类的健康、生存和繁衍立下了丰功伟绩
但是,生物医学模式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忽视了病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但由于人们认识的滞后作用,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认识和提出
早在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列宁格勒在被德国法西斯的军队围困的日子里,高血压病爆发流行。英国伦敦每遭受一次空袭后就出现大批消化性溃疡和胃出血的病人。这些都是由战争恐怖心理所致的疾病,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上的作用。
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和医学责任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