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
1.认识“钓、拢”两个生字,会写课后“耍、装、劲、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绘“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乐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
1.认识“钓、拢”两个生字,会写课后“耍、装、劲、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绘“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乐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理解自然的意识。
4.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鼓励学生和生活实际相联络品味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
2.体会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
能体会到课文描写的草地的得意、蒲公英的有趣.
三、教学策略
1.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老师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绘的事物和情景的关注。
2.多媒体情景法: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打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
2.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蒲公英,请学生们欣赏。
师:你们看到过这样的金色的草地吗?看了有什么感受?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
3、引出课题并板书:金色的草地.(突出“金色”这个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预习情况.
老师随机出示卡片,检查稳固生字、新词.
玩耍 一本正经 谢寥(liào)沙 绒毛 假装 钓(diào)鱼
观察 花瓣 合拢(lǒng) 手掌 有趣
3.理解词语。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4.指名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考虑: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作者是谁?有什么感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
(三)美读成诵,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1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