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差距和不足党员是我们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经济、推进社会进步的骨干力量,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 提高党员素质, 已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大课题。近年来, 我们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 不断加强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了党员干部学习、民主评议等制度,从根本上加强了党员的教育管理,基本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推动全场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目前党员队伍现状如何, 先锋作用发挥得怎样,值得我们去探讨。一、存在问题 1、党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 文化偏低的现象。据调查 13 个党支部,共 231 名党员中, 55 岁以上的党员 109 名,占总数的 %;46 — 54 岁的党员 41名, 占总数的 %;36 — 45 岁的党员 51名, 占总数的 %;35 岁以下的党员 31名, 占总数的 %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 120 名,占 %; 高中文化程度的有 54人,占 %;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 58 名,占 % 。有三个党支部的党员平均年龄近六十岁, 大都头发花白、年老体衰, 村支部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常年外出经商、打工, 主动递交申请向党组织靠拢的入党积极分子很少, 村支部几年才发展一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逐年减少,逐步萎缩,使得整个农村党员队伍成了“无源之流”。 2 、党员的理想信念动摇,政治思想滞后。当前个别党支部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模式、思想观念、工作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平时除组织党员参加党委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外, 支部很少组织党员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 对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了解不够, 对党员的思想动态不太掌握, 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一些具体工作都等待党员冬训时突击抓,导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缺乏连续性。少数党员不注重加强学习、锤炼党性、提高素质, 放松了对自身的改造和提高, 没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面对市场大潮, 思想十分困惑, 难以理解, 有的甚至迷失了方向, 丧失了党性, 做了金钱的俘虏。有的党员由于对先富起来的人和目前出现的贫富差距缺乏正确理解, 甚至对党内腐败现象以偏概全, 对共产主义前途产生了怀疑等等。 3 、党员宗旨意识淡薄, “双带”作用发挥不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 有部分党员通过科技致富、勤劳致富富了起来, 然而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思想认识上认为“先富带后富”是相互矛盾的, 是威胁到自己的利益的, 因此存在有不愿履行“带领群众致富”的责任。同时, 由于市场经济负面影响, 部分党员的先锋意识越来越淡薄,集体观念、宗旨观念越来越淡化, 特别是在计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公益活动等工作中, 不仅不能完成应尽义务,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相反个别党员还故意与组织唱反调, 产生负面效应。少数农村党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敢碰硬, 怕得罪人, 只顾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不积极参加党的工作, 行动上混同于一般群众, 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改制企业党员党性观念和党的意识不强, 不愿参加组织生活, 不愿履行党员义务, 认为企业停产关闭破产了, 一夜之间由“领导阶级的一分子”变成“被抛弃的孩子”, 失落感和抱怨、抵触情绪较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差距和不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