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孔子的德育方法及其现代教育意义.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孔子的德育方法及其现代教育意义
袁益民 摘 要: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但创造性地提出了德育的内容和德育的过程,而且总结出一套德育方法,主要包括学思结合、躬行实践、因材施教、克己内省等等,这些方法对现代教育仍具有重大的借鉴意浅析孔子的德育方法及其现代教育意义
袁益民 摘 要: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但创造性地提出了德育的内容和德育的过程,而且总结出一套德育方法,主要包括学思结合、躬行实践、因材施教、克己内省等等,这些方法对现代教育仍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思结合;躬行实践;因材施教;克己内省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01-01

孔子是我国古代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奉以“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地位。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文化教育,以“存亡继绝”为己任,建立了以“德政”“礼治”为核心内容,以“导之以德,齐之以礼”为主要方法和途径,以“修己安人”为宗旨的思想教育学说体系。通过一生的教育实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德育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教育遗产。今天,我们回顾审视孔子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方法,仍然可感受到它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学思结合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强调学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人要具备仁、信、直、勇、刚等品质,就必须进行学习,否则会出现偏差。“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子自己不仅好学,而且还教导学生要积极思考。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他反对不学习的胡思乱想,但并不反对结合学习的思考。他认为学与思必须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们在现代的教育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学思结合的方法。学思结合是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过程。只有那些善于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人,才能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自我的能力,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如果不去学习,没有知识的积累,只是在那里苦思冥想,就无法验证其所思所想是否正确,从而使自己深陷疑惑不解的状态而不能自拔,以至焦躁不安,失去自信。相反,如果只会死啃书本,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就会不知所云,越学越糊涂。所以要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勤学、勤思。做到学思结合,让学生养成学习和思考的好习惯。
二、躬行实践
孔子在德育中特别强调躬行实践,即强调实践,在真实的环境中去锻炼成长,去完善人格。孔子一贯重行,在言与行的关系上,他明确主张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他告诫学生,衡量人的品德不能只听其言论,而应看其实际行动。因而,他要求学生做到“行笃敬”,只要从实实在在的事情做起,就“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而且孔子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实践的长期性和持久性,把道德知识落实到行动作为一种习惯。
恩格斯曾认为,“在一切实际事务中……中国人远胜过一切东方民族……”指的便是这种实践精神的表现。可见孔子的这一德育方法影响深远。我们至今也奉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准则。所以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说教或一般口号上,而要落实到我们的日常行动中,做到言行一致,树立

浅析孔子的德育方法及其现代教育意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5-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