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肝包虫病病人引流管的护理.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肝包虫病病人引流管的护理
外科引流技术
目的:将人体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脓、血、液体引流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外科引流管:种类繁多,常见的有伤口、脑室、胸腔、胃肠道、腹腔、胆道、导尿管等引流管。
小、粘连狭窄等。
T型管
T型管
T型管的护理
2.护理
(1)妥善固定:用缝线将T管固定于腹壁外,用胶布将其固定于腹壁皮肤。不可固定于床上,以防翻身、活动、搬动时牵拉而脱出。躁动不安的患者专人守护或适当加以约束,避免将T管拔出。
T型管的护理
(2)保持有效引流:平卧时引流管的高度不能高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以防胆汁逆流引起感染。若引流袋的位置太低,可使胆汁引流过量,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T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经常给予挤捏,保持引流通畅。若术后1周内发现阻塞,可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1周后,可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U低压冲洗。
T型管的护理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正常成人每日的胆汁分泌量为800-1200ml,呈黄色或深黄色,清亮无沉渣。
术后24小时内 引流量约为300-500ml,
恢复饮食后,可增至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
术后1-2天胆汁呈混浊的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清亮,呈黄色。
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流出,则可能有受压,扭曲,折叠,阻塞或脱出。应立即检查,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若引流量多,提示胆道下端有梗阻的可能。
正常胆汁
T型管的护理
4)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长期带T管者,应定期冲洗,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引流管周围皮肤每日以75%酒精消毒,管周垫无菌纱布,防止胆汁浸润皮肤引起发炎、红肿。行T管造影后,应立即接好引流管进行引流,以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
T型管的护理
(5)拔管:一般在术后2周,患者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血常规、血清黄疸指数正常,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清亮,胆管造影或胆道镜证实胆管无狭窄、结石、异物、胆道通畅,夹管试验无不适时,行胆道造影可,通畅考虑拔管。拔管前引流管应开放2-3日,使造影剂完全排出。拔出后残留窦道用凡士林纱布填塞,1-2日内可自行闭合。
问题1
胆汁颜色异常如何解释?
草绿色: 胆红素受到细菌作用或胃酸氧化
白色 :长期梗阻胆色素和胆盐被吸收
红色:胆道出血
脓性及泥沙样浑浊:胆道内严重感染及泥沙样残余结石。
问题2
胆汁量太多、太少如何解释?
多:肝细胞功能差、胆总管下端梗阻、胆道炎症感染后有炎性液渗出、胆肠吻合术后肠液反流
少:肝细胞坏死,没有制造胆汁功能;肝血流量减少
引流管意外脱落应急预案
,用无菌纱布覆盖引流管口。
、置管时间,配合医生完成重新置管或其他处理措施。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里安慰。

,重在预防,应吸取教训。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放置位置:残腔、肝创面、膈下
观察要点:做好固定、放置部位清楚、观察有无出血、胆瘘和感染的发生。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导尿及留置导尿管是临床上常用的诊疗技术,临床上常因操作和导尿器具的原因而引起较多并发症。下面从导尿管的选择、导尿的方法、气囊导尿管的使用、尿路感染的途径及预防措施、护理和拔管困难时的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1.尿管的选择:根据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选择。
2.导尿方法的选择:一般导尿管插入见尿后,再继续插入1-2cm,双腔气囊导尿管见尿后再继续插入5-7cm。
3.尿管的护理:妥善固定,防止折叠,脱出,每日会阴擦洗1-2次。
4.拔除尿管的方法:双腔气囊导尿管,拔除前应将气囊内水抽净,方可拔除尿管。
导尿管型号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双腔气囊导尿管致尿道黏膜损伤原因
1.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  
2.生理因素
3.护理不当
拔管困难
、管腔阻塞或导尿管Y型处狭窄,气囊液体无法抽出,气囊内液体过多、气囊回缩不良。
,形成气囊球过小,牵拉或活动水囊向外拖出,压迫尿道,造成尿道充血、水肿、出血、炎性物质包裹尿管。
,盲目拔管导致尿道痉挛。
拔管困难处理方法
,可采用牵拉、注水、剪短、穿刺等方法均有效。

肝包虫病病人引流管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杨勇飞2
  • 文件大小2.86 MB
  • 时间202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