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 (名人名言--- 谚语--- 歇后语--- 环保标语) (一)小学阶段要掌握的名人名言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出自《说勤奋》 5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7、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10、从善如流,疾恶如仇--古格言 11、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自《祁黄羊》12、人心齐,泰山移。-- 谚语 13、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谚语 14、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谚语 1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1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俗语 1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18、君子不失色于人, 不失口于人。--古训 1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0、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巴金 2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2、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23、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4、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25、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香气满乾坤。--王冕 26、不教一日闲过--齐白石 27、昔促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三字经》 2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三字经》 29、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石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老舍 30、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31、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迪生 3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古格言 34、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3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释志南 36、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古格言 37、闻过则喜,知过必改--古格言 38、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古格言 3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40、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 4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4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4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4、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思·莫尔 45、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46、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47、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 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4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4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古格言 50、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培根 51、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就会亲如兄弟。--卢梭 5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格言 53、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古格言 5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55、鸟要紧的是翅膀, 人要紧的是理想。--俗语 56、没有爬不过的高山,没有闯不过的险滩。--俗语 57、见异思迁,土堆难翻;专心致志,高峰能攀。--俗语 58、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俗语 59、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60、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6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三字经》 62、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俗语 63、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俗语 64、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俗语 65、
六年级语文-----(名人名言---谚语---歇后语---环保标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