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复后, 台湾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品结构之内容与特色为何, 请述之。答: 台湾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 自光复以来的半个世纪, 台湾对外贸易由少到多, 有逆差到顺差。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台湾国民生产中已愈来愈占主导地位。台湾的对外贸易, 尽管有贸易顺差偏高与市场集中的缺点, 继而提高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的和脆弱性, 但就宏观方面而言, 它对台湾经济发展的作用影响甚为深远。商品结构之内容与特色: 台湾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大致有以下两个特点: (1) 1960 年代中期以前, 出口商品结构以农产品和农产加工产品为主, 工业产品为辅; 之后,转化为以出口工业产品为主,农产品和农产加工品为辅; (2) 农产品和农产加工产品所占比重显著减少,所占出口比重也很小,但出口的绝对值仍不断增长。二、光复后,台湾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及对外贸易布局有哪些内容和特点,请述之。答: 台湾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 不同于殖民时期的对外贸易多局限在如本母国, 光复后, 台湾对外贸易的区域分布也相应有了变化, 特别是随着本身社会政治和经济地位的变化, 与对美国日本的经济贸易联系加深, 使台湾经济被逐步纳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 从而也让对外卖艺的区域分布收到相当程度的影响。在出口贸易的区域分布变化方面, 1950 年太台湾的出口贸易以兖州地区的日本、香港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为主,约占出口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 1970 年代末,对北美洲地区的出口贸易快速增加,出口贸易额约占出口贸易总额的 40% 以上,相对的,亚洲地区的出口贸易则下降为 20% 左右;对欧洲地区的出口贸易少尉上升到占 15% 上下。对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地区的出口贸易也有所增加。 1998 年代以来,台湾出口贸易的地区分布略有变化,以 1998~2003 年为例, 在这时期对亚洲地区的出口贸易占全台出口贸易额的比重则由 % 快速提升到 % 以上,而对美国的出口贸易额占全台出口贸易额的比重则由 % 下降到 18% ,其他如对欧洲地区也下降到 % 。从以上看来, 台湾的主要贸易对象集中在亚洲, 然而金融风暴后, 东亚各国尚未完全走出经济泡沫化, 亚洲国家其他未走出金融风暴, 因此许多亚洲国家互相采取让外汇贬值的政策,来增加其产品竞争力提高出口。进而促进其经济成长,然而亚洲各国进出口产品类似, 同质性很高, 货币贬值的结果虽然提升产品竞争力, 但也会造成对邻近国家的伤害, 这种现象对主要以亚洲为出口的台湾影响很大,伤害也很深。三、试从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生产布局特点,区内经济发展之差异三方面, 说明台湾北部地区的区域发展内容。答: * 基础条件新北市政府经济发展局重视企业与人民需求,以「专业」、「务实」与「创新」精神综理全市工商行业发展、公用事业管理、产业营销推广与招商引资业务, 以六大施政理念为政策主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看农家景,结农家情”为特色的民宿文化。* 生产区位特点 1. 工业区集中分布在铁公路两侧 2. 纺织、电子信息工业为此工业区主要支柱 3. 第三级产业发展迅速 4. 都市化程度高* 区内经济发展地区内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社会等条件不同, 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依旧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大致上可分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区域。 1. 台北盆地及其周围地
台湾地理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