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卿嫂》的卿与玉探析
樊小雪 摘 要:白先勇对《红楼梦》甚为喜爱,并创作了《细读红楼梦》,进行细致评价。此书中,提到了“玉”和“欲”,“卿”和“情”的二者的隐含关系。本文旨在通过探究“玉”“卿”的关系和含义,来分析白先勇刻画玉亲,玉卿嫂坚决的无情拒绝,她宁可当一个奶妈,也不去做少奶奶。玉卿嫂从不利用自己的容貌来和男性产生纠葛,也不会让觊觎她的男性有任何可乘之机,她一心只想着本本分分做好份内之事。玉卿嫂不论是外表,还是为人,都让人感到舒适、温和,如同白玉一般温润、洁净。另一方面,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所谓玉者,不过是生活之欲之代表而已。”[2]P57
“玉”即“欲”,白先勇在《细说红楼梦》中,也将宝玉和“玉”所代表的“欲”联系起来。在一百十七回时,僧见到宝玉,宝玉便要把玉,也就是“欲”还给僧人,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解脱,也就是说宝玉要放弃“欲”走向“空”。而玉卿嫂同样作为一个生活之欲的承载者,却没有宝玉“道”“僧”的解救。就玉卿嫂的情感而言,她爱上庆生的“欲”本没错,但是,当“欲”达到一个峰值却又无法宣泄的时候,“欲”会引领走向一念之误,玉卿嫂对于庆生疯狂和暴烈的、残酷的“欲”导致其生活之欲畸形为“欲”之罪过,并以生活之苦罚、“自犯罪自加罚,自忏悔自解脱。”[2]P63
玉卿嫂自身无法控制“力比多”,社会是很难接受一个寡妇和小她十多岁的男子的结合。因此,不管是玉卿嫂自身“欲”的不合理释放,还是社会的压抑,她对“欲”的追求本就是一种命运的失败,并且这个失败是不可抗拒,也无从逃脱。于是,玉卿嫂用自杀的方式完成了解脱。
玉卿嫂的“卿”的解读
“卿”字在《红楼梦》中只用在了秦可卿一个人的身上。秦可卿在书中出现的篇幅并不多,主要集中在第五回、第十三回。虽然出场次数不多,可是曹雪芹在给秦可卿的判词写道:“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急相逢必主淫。蔓延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红楼梦》中贾家的由盛到衰和秦可卿密不可分,而《红楼梦》是以“情”而展开的,其中,秦可卿的“秦”和“卿”即“情可情”,她本身就是一个“幻情身”,由情幻化而来。
可以说秦可卿的“卿”本就是“情”,秦可卿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白先勇在《细说红楼梦》中也认同“情”和“卿””的等同关系。因此,玉卿嫂的“卿”和“情”本身也有很大的关系。回归到玉卿嫂与庆生的感情纠葛,玉卿嫂大庆生十岁左右,对孱弱的庆生是百般呵护、无微不至,多次提到“熬得一两年我攒了钱,我们就到乡下去。”[1]P14玉卿嫂的生活意志和生命向活力就是因对庆生的“情”而产生,对于玉卿嫂来说,庆生的存在是她生命的指望,是她唯一的眷恋,她对庆生的“情”让她可以夜以继日织毛线攒钱,也可以忍受男工的调戏,管家的排挤,忍气吞声当保姆。但是,当庆生背叛了玉卿嫂和金燕在一起后,玉卿嫂的“情”遭到了致命的毁灭。也就是说,玉卿嫂的“卿”和秦可卿的“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为“情”。中国人将“情”与“爱”相区分。“情”是一种原动力,一切的发生就靠这个“情”字。玉卿嫂和秦可卿一样,生命中因“情”而有活力,也因“情”而走向毁灭。当玉卿嫂因为庆生的背叛而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时,一忍再忍后,玉卿嫂最终选择的不是放手释怀,不是自怨自艾,而是不顾一切的表白和爆发。当爱无法延续时,不如就让它以最暴烈血腥方式的死亡
《玉卿嫂》的卿与玉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