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学案例
许丽娟 设计背景:
设计思路:高中语文课标特别强调对中学生的情感培养,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想,语文课就是用教师自己的情感去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最《陈情表》教学案例
许丽娟 设计背景:
设计思路:高中语文课标特别强调对中学生的情感培养,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想,语文课就是用教师自己的情感去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最好平台。一封《陈情表》,篇幅不满五百字,却流传千古,作者李密也因此被后世的史官载入正史《孝友传》,成为封建时代立德立行的楷模。
本教案将通过《陈情表》的教学,引导学生对于古人“至孝”行为的理解,唤醒他们对亲情的珍惜。
学习目标:
,检查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
,具体体会“孝”这一中华美德。
。
教学流程(3课时):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以声激情
充满真情的课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引进我们设置的情境里,于是我在课前选择了满文军的一首《懂你》,把整个课堂引入深情的氛围,然后导入:
读《出师表》不泪下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泪下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泪下者,必不友。今天,让我们走进李密的陈情表,去体会一个孝子面对恩重如山的祖母和皇帝诏命时无奈的述说吧!
二、涵咏功夫兴味长,以读诉情
阅读能体味文本思想的多姿多彩,深化作品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审美境界。语言形象是任何影视表演永远取代不了的东西,所以,品读语言,感受形象是教学的必备环节。我在课前已经布置学生有层次梯度地三读了,即:第一读,读正确音;第二读,读准字词轻重;第三读,把握感情。所以,上课时,我让学生伴着舒缓忧郁的节奏朗读时,他们已经把李密的感情处理得十分到位了。
三、润物无声潜人心,细节析情(课堂实录片段)
在分析文本时,好的问题设置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我采用的创设情境法,不单停留在对课本的文字的解说上,更注重调动学生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构筑画面,我设置的问题如下:
幻灯显示1:从第一段中,有几个数字,“六月、四岁、九岁”,这几个时期李密分别发生了什么变故?你能用自己的话去描述李密的童年遭遇吗?
生:李密6个月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四岁母亲也嫁人了,九岁还不会走路,他的童年非常悲苦。
师引导:一般小孩子13个月就会走路了,为什么李密九岁还不会走路?
生:他营养不够,缺钙。
生:他没人带,也没人教他走路。
师引导: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哪里会看到类似的小孩?
生:步行街,那些衣服破烂、全身肮脏、到处讨饭的小孩。
师引导:对,李密的童年和他们很相似,我们可以推测他还会有哪些遭遇呢?
生:受人歧视,没钱读书,没有同伴,没有玩具,性格孤僻,自卑至极……
幻灯显示2:李密说自己险衅,有哪些句子可以抒发他命运悲苦的情怀呢?
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和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师引导:为什么李密会“晚有儿息”呢?
生:
《陈情表》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