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有理 练中有法
曹银兵 新课标赋予高三地理的复习以新的指导思想,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教师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地理意识;适时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一些胸中有理 练中有法
曹银兵 新课标赋予高三地理的复习以新的指导思想,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教师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地理意识;适时进行学法指导,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重视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
一、脑中有理
根据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学生以基本的几对地理意识为落脚点,从整体上把握地理事物、现象的分布、成因、规律。
1. 体现地理事物、现象特性的基本地理意识――时间性和空间性。
以时、空为依托,注意点线面的结合,进而去了解地理事物、地理现象,这是贯穿我们高三地理复习过程始终最基本的线索,如宇宙是时空的结合体,对宇宙的认识常沿时空隧道不断发展、扩大;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仅在时间分配上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而且空间上分布也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由于农业生产活动在空间上具有地域性,因此在安排农事活动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因此要因时制宜、不违农时;而工业生产在空间布局具有灵活性,在时间分配具有连续性,说明了社会经济因素对它的影响较大;城市交通运输在空间上点线面结合,具有综合性,在时间上强调人流、车流高峰的变化性。人口、聚落、商业网点的形成与分布等都可以抓住时、空两条线索,去延伸视角、去分析原因、去探索结果。
2. 影响地理事物、现象区位因素的基本地理意识――自然、人文因素。
影响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有其必然因素,追究其形成原因无非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另一类是人文因素,包括原料、燃料、市场、交通、技术、劳动力等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国防安全、民族团结等社会因素,以及环境和科技因素等,所以地理教师在教给学生分析地理现象成因时,就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才能确保答案的全面性。
3. 反映地理事物、现象特点的基本地理意识――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任何地理事物、现象的存在均有其优缺点,我们在分析该地理事物、现象的特点时,应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既剖析其有利条件,以利于它的优势资源的发挥,又能挖掘它的不足之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整改。如山西的煤炭资源丰富,我们可以发挥其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煤炭工业和以煤为主的煤化学工业、建火电站等;但开采过程中,地方的小煤窑事故频发,地表因煤炭的开采而有些地方出现塌陷、水污染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命安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对策,趋利避害,造福一方百姓。
又如城市交通网布局的目的是方便人们的出行,但城市交通面临两大问题:①是交通拥堵②是环境污染。针对前者,合理规划是根本;针对后者,技术、生物、工程措施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寻找突破口。诸如此类的案例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有许多,我们应按这种思路去分析、解决,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4. 揭示地理事物、现象分布规律的基本地
胸中有理 练中有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